近日,已有至少3家大型寿险公司启动寿险保单责任转换为长期护理保险责任业务。这一举措旨在满足失能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障的需求。自今年5月1日起,寿险业开始试点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目前太平人寿、中国人寿和人保寿险三家公司已经启动了相关业务。
转换业务是指人身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自愿申请,将人寿保险保单中的身故或满期给付等责任转换为护理给付责任,以提前给付保险金支持被保险人在因特定疾病或意外伤残等原因进入护理状态时的经济需求。
具体而言,转换方法有两种:保单贴现法适用于已进入护理状态的被保险人,通过保险金折价的方式提前给付保险金;精算等价法适用于尚未进入护理状态的被保险人,将寿险保单的部分保险责任转换为长期护理给付责任,为被保险人提供未来可能的长期护理保障。
目前,三家公司报送了14款产品,其中中国人寿有3款寿险产品使用保单贴现法进行转换,太平人寿有7款产品使用精算等价法进行转换,人保寿险有4款产品使用保单贴现法进行转换。
长期护理险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在利率下行时期保险业的下一个增长突破口。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2022年发布的《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预计,到2040年,我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达到近6.6万亿元,约为当前水平的5倍。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90后群体需要被看护的时间大大延长,可能会达到10-15年。因此,未来的养老规划不仅需要考虑老年生活费用的问题,还需要计算给护工的工资等因素。
保险作为风险管理手段,可以在化解长寿风险方面寻找增长点。对保险行业来说,创新产品是扩充业务的关键。通过将之前承诺的长期利率转变为长期护理条款,险企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例如,假设平均需要看护的时间为10-15年,但险企以看护18年定价,这就可以创造利润空间,且这部分空间与利率无关。这种创新不仅解决了客户在长寿时代可能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为险企带来利润,这是保险行业可以创新的领域之一。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护理险的未来需求量很大,但挑战在于建立服务端的专业能力。目前中国的医疗系统相对独立,保险公司在其中较难培育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如何建立能够提供医疗护理的养老机构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银保监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人民群众对长期护理保障的需求不断增长,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供给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存量寿险产品开展转换业务,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长期护理保险供给能力,缓解失能人群的护理费用压力。同时,这也是保险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解和认识,推动行业在进一步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