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滴滴出行宣布经过全面整改,即日起恢复新用户注册。加上1月13日,央行公布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已基本完成整改,以及去年12月,腾讯至少获批了六款游戏版号。这三件事算得上平台经济整改过程中最受关注的进展,且均是市场期待的好消息。结合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相信平台经济将迎来发展新阶段。
通过滴滴的刹车与重启,要准确认识到,当初监管介入是因为企业违反了法律法规;现在企业能重回市场是因为其在法律指导下,合规经营取得了重大进展,达到或基本达到相关法律要求。平台经济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行业的民营经济一样,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犯了错,改正了,国家将继续鼓励其健康持续发展。
观察近两年的监管实践,适应平台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正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审慎包容监管向常态化监管过渡,监管理念越来越体现出“法治”底色,强调依法依规。通过一系列公开、具体、明确的制度性文件,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政策预期,便于其作出长期规划,避免误判、短视导致短期行为。用专家的话来说,常态化监管的内涵就是依法监管。
近几年,我国新修订或新出台了《电子商务法》《广告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垄断法》等法律。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制定的《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以及《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已公开征求意见。今后大概率还会有新法出台,但“以规范促发展”的原则不会动摇。对企业来说,有法可依是利好,有利于企业进行内部合规对比,减少突发经营风险;对监管来说,有法必依是要求,有利于消除市场对监管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二者结合,将为平台经济营造更稳定政策预期,有利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平台经济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有专家认为,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力军,平台经济正进入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价值共创、红利共享阶段。这也许是“滴滴们”开启新行程后应设定的新目的地。平台企业普遍体量很大,用户动辄上亿,但无论规模大小,企业本质仍是市场主体。对平台企业的规范应尊重市场规律,营造有利于包括平台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平台企业也应遵循市场规律,在公平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滴滴完成整改后,随即恢复新用户注册,重新参与市场竞争,正体现了推进平台经济治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针。这也是引导平台经济发展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