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百威成功在港股上市,一度成为备受瞩目的"亚洲最大啤酒公司"。然而,四年过去了,百威的光环已经褪去,增速放缓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最新披露的一季报数据,今年一季度百威实现营收117亿,仅增长了4.29%;净利润为20.41亿,净利润增速甚至为-1.66%。从长期来看,自2019年上市以来,百威的业绩呈下滑趋势。
作为全球高端啤酒龙头,百威的表现确实不太理想。然而,与国内啤酒相比,他们的业绩仍稍好一些。例如,国内最大的上市啤酒企业青岛啤酒,一季度实现营收107.1亿,增速为16.27%;净利润14.51亿,增速为28.86%。青岛啤酒的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都高于百威。
百威面临危机四伏的局面。首先,整个啤酒行业的大环境并不乐观,整体需求呈现下降趋势,百威作为行业龙头自然受到冲击。从国内数据来看,自2014年以来,中国啤酒行业产量连续下滑,直到2018年总量企稳,之后几乎没有增长。这表明中国啤酒行业已经面临明显的增长瓶颈,很难再有像2014年之前那样的爆发式增长。
此外,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约为24升/人,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3.44升/人,人均消费量增长空间有限。
虽然百威是全球性的啤酒企业,百威亚太包括中国、韩国、印度等多个市场,但中国市场一直是百威亚太的重要收入来源。然而,随着中国啤酒市场进入瓶颈期,百威的处境也变得不太乐观。
另一方面,随着青岛啤酒、华润啤酒、重庆啤酒等国内啤酒企业的崛起,百威的行业领导地位面临不小的挑战。以青岛啤酒为例,一季度实现营收107.1亿,增速16.27%;净利润14.51亿,增速28.86%。与之相比,百威亚太一季度营收117亿,增速仅为4.29%;净利润20.41亿,增速为-1.66%。尽管百威亚太在营收和净利润上仍然超过青岛啤酒,但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青岛啤酒可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反超百威亚太,使其"亚洲最大啤酒公司"的地位岌岌可危。
或许受到业绩影响,今年百威亚太的股价表现也不理想。截至7月7日收盘,百威亚太股价为18.88港元/股,年内跌幅为22%,总市值约为250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306亿。与之相比,青岛啤酒股价为100.34元/股,年内跌幅为6.66%,总市值为1369亿。虽然百威和青岛啤酒的市值存在一定差距,但今年青岛啤酒的股价表现明显优于百威亚太。
作为全球啤酒龙头百威英博的子公司,百威在高端啤酒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百威在亚太地区生产和销售超过50个啤酒品牌,包括百威啤酒、时代啤酒、科罗娜啤酒、福佳啤酒、凯狮啤酒和哈尔滨啤酒等。其中,科罗娜、蓝妹和福佳白啤等是高端品牌。近年来,百威不断加大高端领域的投入,构建了独特的品牌组合,涵盖了超高端、高端、核心、核心+和实惠五个定价区间和产品类别。
百威在高端啤酒产品的打造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去年,他们推出了百威大师传奇虎年限量版,今年1月又推出了百威大师臻藏啤酒飞兔腾跃限量版,全球限量5000席位,售价高达1588元。这样高昂的售价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外,近两年百威亚太的销售及分销费用也明显增加。2021年和2022年,百威亚太的销售及分销费用分别为123.1亿和116.9亿,大幅高于2020年的83.39亿。面对增长困境,百威选择了通过高端化来破局。
然而,并非只有百威选择了高端化,因为目前高端化已成为国内啤酒行业的主流方向。根据欧睿数据显示,近年来,低端淡啤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中端淡啤市场份额略有增加,而高端淡啤市场份额增速较快。2011年至2018年,低端淡啤市场份额从61.60%下降至35.50%,中端淡啤市场份额从27.20%增加至29.65%,高端淡啤市场份额从11.20%增加至34.85%。可以看出,高端啤酒已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
除了百威之外,国内主流的啤酒企业也在朝着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以华润啤酒为例,作为华润集团旗下的上市啤酒公司,近年来,华润啤酒也在高端化方面发力。据媒体报道,2019年,华润啤酒与喜力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雪花+喜力的"4+4"高端品牌矩阵,其中包括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填补了公司在高端价格区间的空白,有助于华润啤酒在高端市场更好地发展。
虽然百威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可以讲述更多的故事,但面对国内众多啤酒企业纷纷向高端化转型,百威想要通过"死磕"高端化来破局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