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留学行业逐步回暖,全方位分析“后疫情时代”留学发展趋势

导读 2022年,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留学呈现了回暖的景象。留学相关考试得到恢复,学生们逐步回归线下课堂,留学体验感增强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国际教育圈,中国与世界之间有共同发展,也有砥砺磨合。

2022年,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留学呈现了回暖的景象。留学相关考试得到恢复,学生们逐步回归线下课堂,留学体验感增强;各大院校更新申请政策,推出合作办学项目,设置跨学科专业等,为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境外留学的路径。疫情对境外留学的消极影响减小,留学生们面临更多新的机会和选择。

随着2023年国内出入境政策的放开,意味着中国将跟随世界进入“后疫情时代”,对中国出国留学市场将是重大利好。中国留学家庭对国内过度防疫政策的恐慌心理将得到根本性缓解,疫情将不再是中国学生规划留学的首要考察因素,中国出国留学市场的复苏指日可待。

对外籍人员复工复产、商务往来等方面的签证放开,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国内疫情时期海外师资严重匮乏的窘境,提振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另外,入境政策的放开还将带动来华留学的恢复。

Part.1

留学市场回暖,归国发展成主流

截至2022年6月的一年中,英国共发放了486,868份签证,比2019年增加了71%。而中国留学生人数以11.5万份学生签证数量位列第二,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另一方面,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了2022年度的《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2022 Report)。该报告由美国国务院和教育文化局和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为代表,统计了2021/22年度美国高等教育阶段的美国留学相关数据。报告中显示,2021-2022学年,美国大学新增国际学生的数量,相对上一学年增长80%。新增的国际新生多是研究生,较上一年度增幅达到121.7%,人数达到了146,526人,为历年研究生新生人数最高水平

近20年的美国留学生数据显示:自06、07年美国留学业务真正爆发,增长率高达65%,这种高速增长持续2015年,2015-2016年增长率才降到8.1%,但规模上已经已经超过30万人,本科留学人数也全面超过研究生留学人数。可以说这10年是美国留学业务的黄金发展期,以留美业务为主的公司基本都是躺赚。不一定是运营能力强、或专业度高,而是真正站到风口了。

从07年到19年,美国留学人数从8.1万上升到37.2万,完全可以说是“暴涨”,也因此让行业里不少老板开始膨胀,开始扩展和融资,但从2017年开始,市场增长乏力,冒进的机构也开始承受不住压力,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疫情后,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先跌14.8%,去年再跌8.6%,人数跌到29万,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从今年公布的数据看,研究生人数略有回升,增长了3.6%,本科人数继续下滑,再跌12.8%。从数据层面看,美本业务这两年还是比较艰难的,疫情后人数下滑了26.1%,但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美高业务,美高人数2017年最高峰是35000多人,到2021年10月只有9900多人,而2022年10月份跌到了7000多人。

门户开放报告的数据有一些延后性,公布的是2021-2022的学生注册数据。从留学行业观察公众号了解的数据看,2022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本科人数依然有8%左右的下滑,研究生人数继续反弹,幅度应该也在8%左右,整体留美人数基本止跌。

Part.2

跨学科专业火热

2022年,意向留学人群对于专业的选择与以往相比更具目的性。根据新东方《2022中国留学白皮书》,意向留学人群选择专业时考虑前三位的因素是“自己感兴趣的”“就业前景好的”和“适合自己教育背景”的专业。受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影响,越来越多学生不得不开始考虑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更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

从细分的专业选择来看,2022年留学意向人群感兴趣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工学和管理学,占比接近半数,选择艺术类专业的占比位居第四。海外国家拥有大量优质艺术类院校,开设专业覆盖各个领域,相关产业发展较为成熟,艺术类留学群体同样值得关注。近6年来,在意向留学人群中,就读语言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占比首次超过理学专业的学生。

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银行共同研究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统计,最近几年,中国赴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的留学生以攻读STEM专业和商科、社会科学为主。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的首选专业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占比22.2%,可见在计算机专业方面,美国有压倒性的优势;澳洲、加拿大的经管专业更受认可,中国学生在两地选择经管专业的占比之和超过60%;德国的工程专业全球闻名,中国学生在德国选择该专业的占比为压倒性的41%;中国学生留学法国的首选专业为人文学与语言学,占比高达39.6%,可见法国无愧欧洲艺术文化中心之名。

近年来,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专业的申请,跨学科研究日渐成为留学申请的新兴趋势,这也是各留学机构口中的“捡漏专业”。目前,大部分跨学科专业应当下社会不断变化的就业需求而生,数量日趋增多,设置日趋多样化,不少跨学科专业开始往文理结合的方向发展,如美国南加州大学提供的艺术、技术与商业创新项目,就涉及艺术、设计、CS(计算机科学)、工程、商科、风险投资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

Part.3

合作办学受到追捧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合作办学发展迅速,日趋成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逐步担起“境内留学”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任。

不少院校纷纷开启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新建联合学院,设立办学项目,为意向留学人群提供了更多新的选择。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2022年7月28日,教育部发布通告,为了缓解疫情影响下我国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困难,教育部将继续坚持中外合作办学等办学方式。

严峻的疫情形势虽使未来的留学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合作办学的发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条新的留学道路,使意向留学人群的学业规划更多样化。根据新东方发布的《2022中国留学白皮书》,仍坚定留学计划和同时关注多种升学途径、两手准备的群体占比一致,均超过4成。不少人会考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海外高校在国内的分支院校等与国际教育相关的升学渠道,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中关注合作办学的意向留学人群占比达到了30%。

作为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路径,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也逐步从简单的“2+2”(国内2年,国外2年)、“3+1”(国内3年,国外1年)模式,转向更稳定的国际化师资引进、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根据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大多与国外课程紧密接轨,有利于学生接受中西方文化的教育,拓宽国际视野,丰富知识结构。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本硕连读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也成为许多学生的新选择。

Part.4

鼓励、吸引回国就业创业

受疫情常态化影响,越来越多的意向留学人群倾向毕业后回国就业。在2022年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表示,十年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国内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让留学人群对国内的发展环境更有信心,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国内更熟悉的安全环境与更多的发展机遇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2海外应届留学生就业竞争力洞察报告》数据显示,受访留学生中,已回国和打算回国的留学生占比为96.07%。而目前准备长期留在国外的留学生仅占3.93%

“海归”这一身份仍能为留学生带来求职优势和新的机遇。根据猎聘数据,80.85% 的企业 HR 认为在同等条件下,留学经历会成为候选人的加分项。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对比海归留学生与全行业人才薪酬,留学生薪酬优势明显,尤其是高薪领域,在50万以上收入群体中,具有留学背景人才显著高于无留学背景人才,其比例约为2倍。

国内同样重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目前,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众多人才吸引政策,并在户籍、重大科研项目支持、回国养老等领域提供优惠,积极鼓励、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北京市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放宽有关留学生在北京落户的政策,吸引集聚了批高层次留学人员在京就业创业。上海明确针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上海市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上海市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随着更多的留学生学成毕业后归国或在国外短期工作后回国,中国正在逐步形成“出国深造—回国就业”的国际人才环流趋势。随着国家“双循环”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出国(境)留学与工作的中国学生人数将持续增加,具有海外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Part.5

来华留学

对于来华留学,舆论的认识大都还停留在“老外轻松入学”、“高额奖学金”的主观臆断,而事实早非如此。随着“留学中国”品牌认可度日益提升,早在2018年,中国就已经跃居世界第、亚洲第留学目的地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来到中国大陆的自费留学生人数,已经从1979年的300余人增长到2018年的近43万人(数据来源CCG,全球化智库),留学中国已经成为很多国际学生的首选,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目前,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学历生占比达76%,2021年比2012年提高了35%。亚洲学生人数最多,2018年达29.5万人;非洲学生增幅最大,2018年与2010年相比增长近5倍。在中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占比超过50%。

Part.6

留学机构2023如何发展?

2023年留学行业内的机构将会有哪些发展呢?——来自留学行业观察公众号

1、不要盲目乐观,继续蓄力。从目前各官方数据来看,留学人数没有太明显的反弹,最多是触底状态。所以保持原观点,先稳住,进决赛圈。疫情三年都扛住了,因为冒进,死到黎明前就太不划算了。

2、很多人会失业,很多机构会招不到人。这句话并不矛盾,2023年,大多数机构都会把“降本增效”当作头等大事,产能低、实力欠缺的岗位可能面临裁员,但同时,机构又迫切需要有实力的人加入。

3、没有市场造血能力的机构将会进退两难。很多机构招生就是靠渠道,20%-30%的佣金已经让机构经营很吃力了。还有很多机构选择在短视频平台活跃,他们已经抢先占领短视频流量池,要比原先那些平台方“卡脖子”更用力,至少都是30%起步。你合作,没利润;不合作,没学生。自己造血,又没能力。

4、考试作弊依然存在,但会收缩。家考类作弊还会有市场,但由于最近两年的臭名,认可度会降低很多,虽然考试官方还在力推,但越来越多的大学会降低对家考成绩的认可度。

5、背提机构面临严峻的运营风险。疫情三年,背提机构算是唯一赚钱的赛道,规模和营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随着线下活动的恢复,背提机构面临大量的产品调整需求和很高的运营成本的压力,动作慢一点,可能都会有现金流风险。

6、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做短视频和小红书。但鉴于业内机构的输出能力,对大多数公司公众号的阅读都不过百的机构来说,入驻什么平台都没什么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