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逐梦想
在于滟文看来,掌握扎实学识是创新和探索的基础。也正因如此,她无论多忙,都会雷打不动地坚持“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学习模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四年61门课程中,她用勤学苦读取得了55门取得满绩。
勤读之路不止于专业学习,于滟文立志要做出有意义的金融研究。大二时,她便申请加入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思呈老师的科研团队,“在做餐饮论文时,研究的主效应一直不显著,我们甚至产生过自我怀疑,后来经过反复检查,才发现竟然是数据处理的问题”,这次的经历让她意识到练好科研基本功的重要性,也是从那时起,她把科研基本能力训练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最开始的文献阅读和汇报,到大量数据分析和整理工作,她慢慢对科研方法熟悉起来。一路走来,数百篇文献、上万行代码,上千次回归,330个数据处理文件,5445个文件,见证了她2万余字实证论文完成的过程。
对财会金融研究的热忱始终激励着于滟文不断深耕。随着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她参与了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和一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针对湖北省区域金融风险预警与应对展开了深入研究,沿着“理论分析-现状分析-经验借鉴-预警定位-实证分析-空间关联-应对机制”的研究思路,在李思呈老师的指导下,她和团队成员从多维度建立湖北省区域重大金融风险的总体应对机制,根据各市特定情况,为各市一对一建立具体的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并参与完成10万字专著——《湖北省区域金融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建设研究》。其中,她构建的湖北省重大金融风险预警定位体系并进行的实证分析,为该专著撰写两万五千余字,贡献超四分之一。在那一刻,她深受鼓舞,“潜心科研,终究还是要解决社会问题,为政府,或者相关企业部门,或者社会公众,提供一定的建议或指导,进而更好的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伟大的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将“小我”融入“大我”
“走进农村,走到万千农民身边去,才是作为农业大学学子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2020年7月,正值大二暑假的于滟文跟随耕读兴农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7个村开展社会调研。
于滟文与团队成员赴浠水县开展社会调研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于滟文得知,不少村民因菱角销路受限,很难挣到钱,她和团队决定用实际行动帮农户一把。她们发放了300多份问卷,了解村民真实的生活情况和具体困难,并通过建立菱角基地,深加工形成一些附加值高的产品,以及“直播带货”的方式,让村民不再因为菱角种植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而止步不前,最终带动了农户就业、贫困户脱贫、农民增收,将“科技助农、品牌强农、绿色兴农”写进现实。
秉持着对金融发展和财务管理的浓厚兴趣,于滟文曾先后在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累计进行了三个月的实习实训。通过整理企业招股说明书的相关底稿,她也体验了什么是真正的金融行业,以及团队如何为了一个目标去进行沟通与协作。在中信证券,于滟文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曾针对沈阳机床并购重组,整合子公司的核心产品,完成了企业新的资本运作方案,让传统老工业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些经历让她更加坚信,唯有充分“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用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姐姐,你下周还会来吗,我们很喜欢你的课堂”,这是于滟文在大一时参与志愿服务时带领小朋友们完成课程学习时听到的一句话,那一刻,她的心被孩子们的纯真给融化了,一颗公益的种子就此发芽:“我想靠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
也是自那时起,于滟文将志愿服务列入了大学学习生活之余的重要事项,少年宫志愿者、义务学习帮扶志愿者、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于滟文的身影活跃在一件件公益活动中,她的阳光朝气也在言行举止中向身边人传递。
于滟文在少年宫做志愿服务
于滟文“一对一”辅导帮扶学习小组对象
在谈到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时,于滟文把大学生活凝练为三个关键词——目标、试错和借力。她说:“先确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涯规划是怎么样的,有目标才能更有动力更有方向。从大一开始就不断地探索,不怕犯错,先给自己做加法,多去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后给自己做减法,往专精深方向发展。这个过程中还需学会借力,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在他们中肯的建议,掌握更多信息,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于滟文的摄影作品
空余时间,于滟文会通过摄影来愉悦和放松自己,“我一直把它当成一个爱好,或者是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去走一走,去看一看,让我从忙碌的生活中慢下来,进行深度思考和沉淀”。
生活中的于滟文
如今,于滟文已成功免试推荐至中国人民大学深造学习。她说,无论身处何方,她都会秉承着“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的华农精神,夯实专业基础,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站在最亮的地方,活成我们曾经渴望的模样,在纯粹热爱中探索,在理性思考中成长。一步步迈向更好的自己,我们顶峰相遇。”面向未来,于滟文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