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近网上又有一个上了热搜的类似争论,那就是“为什么语文教材要删除岳飞的满江红!?” 然后又引发了一顿关于现在的语文书有多反动的批判。
之后也有媒体采访了教材相关人士,得到的答复是,“人教版”中改革开放之后的教材都没有选过岳飞的满江红,不过不排除其他使用范围比较窄的其他教材中有满江红。
但这样的答复,不出意料的,让很多网友不满意,坚决认定自己上中学的时候,语文书上绝对有满江红。
原本不准备参与这个话题,一方面经过之前的那几次,我深刻的理解了:很多网友们是绝对不会认为自己的记忆会有模糊或者错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这次的话题最早炒作的一些媒体和营销号,想引导的话题也不是关于语文教育,而是和春节档票房大战有关。不管是为了蹭流量还是为了拉票房,这都挺无聊的。
但这两天的留言中,有好几位读者提到上次我买了那么多版本的语文教材,希望能再利用一下,查证看看以前的语文教材中有没有岳飞的满江红。
所以花了半天的时间,里里外外翻了一遍收藏的诸多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最终确认的情况是:
在绝大多数版本的语文教材,包括使用时间和范围最广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以及鲁教、鄂教、冀教、语文出版社版的教材中,都没有收入岳飞的《满江红》。其中人教版的版本是覆盖了从改革开放一直到本世纪的版本,其他基本是本世纪初的版本。
不过在两个较早的比较小众的版本中,是有的。一个是1982年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改实验小组编的初中实验教材(第三册)。
另外一个是1993年教育出版社出版,唐山教委编的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第四册)。
这两个版本之后已经不再使用,所以也不存在“删除满江红”的问题。
不过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配合用书《语文读本》的九年级下里,在最后的古文名句中,有满江红中的一句。
所以从我实际查阅旧教材的情况来看。的确是验证了新闻中所说的:主流初中语文教材中是没有这首词的,但在一些小范围短期使用的早期教材中,以及一些辅导读物中,是有收入整首或者一句的。
包括现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里,也收入满江红中的这句。但没有收入整首。
当然可能还是有人觉得,就算初中语文教材没有,但说不定高中或其他阶段的教材里有整首满江红啊。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复杂,因为互联网是有记忆力的。只要我们把搜索引擎的时间调回到十年、二十年前,就能查到当时人们是怎么讨论这个话题的。
我将搜索时间定在2013年前,能看到,当时关于“语文教材+岳飞满江红”的搜索结果并不多,少数的问题都是下面这样“为什么语文课本里没有岳飞满江红?”。
也就是说,在所谓的“从前”,当时的网民认知是语文书里从来都没有满江红,而到现在变成了某些人口中的“语文书删掉了满江红”。
我虽然将搜索引擎的时间逐段后移,发现是到了2020年前后,网络上才开始有所谓的“满江红被移出语文课本”的说法,之后这两年,一些自媒体开始炒作诸如“秋瑾的满江红入选语文教材,替代了岳飞的满江红”虚假的话题。而仅仅2-3年之后,如今网上就已经有很多人真的认为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有《满江红》这课。
这或许可能也是所谓“集体虚假记忆”形成的一个典型过程吧。
那为什么岳飞的《满江红》一直没有成为大部分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呢?
这么多的教材版本的选择过程,不可能是任何一个人能给出准确答案的。但我个人是可以理解为什么没有入选的。
这应该和《满江红》是不是岳飞写的这个长期学界争议无关,也不需要和什么岳飞历史地位挂钩。而是因为我们讨论的是《语文》教材,而不是《历史》。岳飞是民族英雄,但他的贡献主要是在军事方面,虽然有一些优秀诗词作品,但在群星闪耀的宋代,他在文学上的地位,并不是很凸显。就像岳飞的书法也很不错,但如果教材里介绍学习宋代书法,肯定要先说苏轼、黄庭坚、米芾甚至创造了瘦金体的宋徽宗,而不是岳飞。
我们有数千年璀璨的文学瑰宝,都需要挤在有限的语文教材上介绍给孩子。宋词能分到的比例也就那么多,能入选教材的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和陆游等人的作品,的确比《满江红》更适合孩子去了解宋代优秀的诗词,去更好地掌握中文的使用。
更何况,以《满江红》的全民家喻户晓地位,也不需要语文课来普及了。就算以后真能在语文课本中加一首岳飞的作品,我个人更希望是他的《小重山》入选。毕竟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岳飞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