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在职Gap Year(间隔年)”渐流行,95后00后择业观有新变化

导读 “做咖啡的一瞬间,我找到了工作的意义”“相比虚度时光,我更愿意先让自己动起来”……如今,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年轻人主动分享自己的“打工”生活

“做咖啡的一瞬间,我找到了工作的意义”“相比虚度时光,我更愿意先让自己动起来”……如今,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年轻人主动分享自己的“打工”生活。在遭遇毕业求职、考编、考公失败等“挫折”后,他们主动选择“在职Gap Year(间隔年)”,即走进奶茶店、咖啡厅、快餐店、房产中介等传统行业的普通岗位,一边工作、一边规划未来。除此之外,当主播、自由插画师等灵活就业形式也颇受青睐。

从“在职Gap Year”的流行,多少可以窥见当前青年一代择业观的些许变化。或许,在父辈的眼中,大学毕业后从事一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把“闲职”当人生追求,并不值得鼓励,多少有些消极。而打零工、做兼职更因缺乏稳定性,被认为是“浪费青春大好时光”。

对于这样的择业“偏见”,更多95后00后们试图给出自己的回答和选择。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年轻的“打工人”分享他们不一样的“职场心经”:正是因为放松了下来,才得以认真感受生活、更好规划未来。

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先走出自己一方“小天地”

“Gap Year”又称“间隔年”,原指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并不急于盲目踏入社会,而是通过长达一年左右的旅行,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受疫情影响,近两三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不小压力。为破局“就业难”,有不少学子选择通过“在职Gap Year”来释放自己求职时遭遇的压力——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一名普通劳动者,给原有的校园生活按下暂停键,同时给自己喘息、调整的机会。

1994年出生的小叶毕业于一所二本美术院校。在家庭设定的轨道里,大学毕业后,她应当成为一名教师。然而,接连的考场失利深深打击了她的自信。很长一段时间,她陷入情绪阴霾。痛定思痛后,她决定投入一份真正的工作——去咖啡店打工。作为咖啡迷,她从中学时代起就对咖啡感兴趣,还习得了拉花的好手艺。“虽然这是一份很普通的工作,但我能够不再啃老,在工作中还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得到顾客的赞许,我感觉又重新找回了自己。”小叶坦言,咖啡师并不是自己职业生涯的终点,待整理好心情,她还会继续重拾美术特长,再找新的工作。

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先走出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按照一些教育专家的看法,在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如今的不少大学生来说,要找到一份契合传统观念的“好工作”,难度不小。“在职Gap Year”其实也是不少青年学子在应对就业压力和相对激烈的竞争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积极向上的外化表现,并不是“提前养老”或“躺平”,不妨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曹能直言,一个人其实很难在20多岁的时候详细规划完自己的一生,相比之下,让自己一边打工、一边思考并调整人生的发展方向,可行度很高。须知,如今的现在的年轻人对科技、时尚、消费等领域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学习力,如果能够通过实践积累职业经验,未来再实现迁移或进一步发展,也符合近年来高校所倡导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职业观。

就业灵活度提升,更看重个人价值实现

海归回国做住家保姆、硕士毕业送外卖、名校毕业做脱口秀演员、当带货主播……不难发现,更多95后、00后对职业的认知正在变化,就业的灵活度也在提升。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来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三年前,很多大学生择业时考量首份工作的第一因素是“收入等物质回报”。而三年后,自我实现、安全感、自主性、以及工作生活的平衡等因素愈发重要,甚至超越了收入。

无独有偶,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彭曦在研究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后也发现,选择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以及创业的学生比例,较十年之前有了明显提升。

“灵活就业的同学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还可以通过接单、参与项目的方式来获取报酬,发挥自身价值。在积极工作的同时,他们还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对社会的理解程度,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曹姝婧认为,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就业形式的包容度在提高。近两年,在上外的毕业生中,当自由翻译、做自媒体,包括自主创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相比光鲜体面,适合自己更重要

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些青年人的选择。“高学历毕业去做打零工,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懒惰”……

90后尼莫就曾是“失败者”中的一员。在日本留过学,会外语、拉小提琴、弹钢琴……曾几何时,尼莫也是“别人家的孩子”,而在24岁那年,她成为了住家保姆。尼莫的母亲无法理解,甚至一度在微信上拉黑了女儿。不过,在尼莫看来,相比外界评价中的“光鲜、体面”,适合自己才更重要。实际上,尼莫的工作和传统家政人员有一定区别,日常工作包括做家务、辅导孩子、帮雇主化妆等,月薪可达1.5万元。随着尼莫将自己故事分享到社交平台后,迄今她已拥有超14万粉丝,父母也开始渐渐接受了她的工作。在最新发布的视频中,她表示,对未来已有进一步规划——出国留学读管家专业,成为一名专业管家。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职业并无高低贵贱,看待职业也需要有发展的眼光。”在曹姝婧看来,尼莫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时代在发展,关于好工作的定义,难免存在两代人观念打架的情况:更多的父母希望孩子“求稳”,更乐于看到他们从事教师、公务员等有编制、收入稳定的工作;但对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00后来说,新兴行业、职业往往有更强的吸引力、更符合心头好。“尼莫的父母从拉黑到支持,网友从批评到鼓励,恰好说明有时候误解和矛盾其实来源于信息的脱节。”曹姝婧说。

在彭曦看来,时代在变化,就业环境也在改变,公众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也要跟着一起进步。曾经,一张大学文凭是进入“精英行业”的敲门砖。而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文凭的光环渐渐褪去。子女从事看似普通的职业,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但人生并不会因此失去光彩,不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应该给予更多理解与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