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乡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本质上是因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整体环境带来的,也就是说,并非英语学习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而是教育环境塑造了不同的学习效果。
2。城乡教育差距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扩大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乡村学校的师生结构遭到破坏。另外,乡村学生的家庭在家校合作、教育指导、教育陪伴、教育投入等方面不如城区学生。
3。“寒门”子弟要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贵子”蜕变,需要进行三重突围:一重突围是通过读书考上好大学,二重突围是在好大学中脱颖而出,三重突围是毕业后能够顺利立足社会。
4。他们虽为“寒门”,但是可能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比如更加勤奋、更加坚韧、更加豁达。在教育结构完整的学校中,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与其他学生进行公平竞争。
5。从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反馈情况来看,大量农村学生假借线上课堂之机玩手机,不仅未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反而还有扩大差距的趋势。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农村学生缺乏家长监督,学生自制力不足,容易陷入到线上教育的“花花世界”中。
6。以前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娃有奋斗意识、拼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强烈的发展冲动,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家庭命运。但是今天,不少“穷人家的孩子”成为了“穷人家的富二代”,是在祖辈、父辈宠爱下长大的。相对而言,他们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动力不足。
今年两会有多位代表委员建议降低初高中英语分数比重,甚至取消英语主科地位。
有网友表示强力支持,他们认为英语学习费时费力,特别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语言环境,他们在英语考试中不占优,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不光是对教育模式的优化,更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反对的网友则认为高考英语实际上是应试英语,对师资要求低。英语考试非但不是阻碍教育公平的大山,而是帮助农村娃突围的幽径,弱化英语的权重显然是“好心办坏事”。
争议背后是社会对于城乡教育差距的密切关注。如何理解中国城乡教育的现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现状?对于农村娃来说,他们又该如何突围?
腾讯新闻教育(微信公号ID:qq_edu)对话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雷望红老师,聊聊城乡教育的话题。
对话专家:
雷望红丨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2019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和城乡教育
一、这次网络上关于“调整英语学科地位”的建议,您怎么看?
雷望红:客观来讲,城市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确实优于农村学生。但是城乡教育的差距不只体现在英语一门学科上,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地理等,同样因其学习需要训练、积累或见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也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城乡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本质上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整体环境带来的,也就是说,并非英语学习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而是教育环境塑造了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即使调整了英语的主科地位,城乡学生在其他学科上也会存在学习差距。针对英语主科地位的调整,不该“因噎废食”,而是要看国家发展需求和文化战略方向。
二、您认为城乡教育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了?
雷望红:城乡教育差距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扩大的趋势。尽管国家为乡村学校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越来越多的乡村学生进入县城学校就读。学生之所以要离开,主要是因为乡村学校的教学成绩和教育质量与城区学校相比差距变大,留在乡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就读,学生及其家长觉得没有前途。
城乡教育差距扩大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乡村学校的师生结构被破坏。随着教育城镇化的步伐加速,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离开乡村学校到城区学校就读,优秀教师同样难以留在乡村学校持续任教,优质师生减少,师生力量整体水平下降,教育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二是当前学校教育越来越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但是乡村学生的家庭条件显然不如城区学生的家庭条件,前者在家校合作、教育指导、教育陪伴、教育投入等方面都不如后者。学校和家庭的双重作用,使得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断扩大。
此外,考试试题的城市化导向,使得乡村孩子处于被动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我们曾在西北地区一个偏远小学做调研,该校一位老教师就提到一个很扎心的问题。他说乡村的孩子有些都没见过红绿灯、没听说支付宝,如果考试以红绿灯、支付宝为例出题,他们中的一些学生可能都无法理解题意。这也给出题老师提出了一些难题。
三、您是否认同所谓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当下的寒门子弟教育发展正面临着哪些困境?
雷望红: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确实存在。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寒门”子弟要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贵子”蜕变,需要进行三重突围:一重突围是通过读书考上好大学,二重突围是在好大学中脱颖而出,三重突围是毕业后能够顺利立足社会。
很多寒门子弟在第一道关卡上就面临着极大的问题,也就是现在寒门子弟沉淀在乡村底层学校。整体来看,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都会将子女送到城镇学校就读,家庭条件最差的学生就留在村中的小规模学校中。由于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普遍不强,学生结构不完整,学校的正常教育都无法保证,比如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开不起来。其他课堂上,因学生人数太少,老师提问都无人回答,老师上课也毫无兴趣,基本保持底线维持的状态,学生根本无法得到较好的培养。
即使有寒门子弟能够突破第一重关卡,顺利考上好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因家庭出身不好,在学校里十分自卑、迷茫,不敢表现自己、不敢参加学校活动、不敢争取各种成长机会,因此在大学期间学业成绩一般、综合表现一般,以至于在大学毕业后,他们也难以找到好工作,无法实现第二和第三重突围。
四、“寒门难出贵子”有办法解决吗?
雷望红:在我看来,当前“寒门”子弟所面临的困境并非无解,可以通过资源调整和个体努力实现突围。
一方面需要国家整合教育资源,撤并低效或无效的小规模学校,将寒门子弟集中到城镇的规模学校就读,尤其是要集中资源建设乡镇中小学,为寒门子弟提供健全有发展前途的教育环境,由此让他们拥有突破第一重关卡的机会和可能。
另一方面则需要激发“寒门”子弟的拼搏精神,鼓励他们争取机会努力成长。他们虽为“寒门”,但是可能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比如更加勤奋、更加坚韧、更加豁达。在教育结构完整的学校中,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与其他学生进行公平竞争。无论在哪里上学,都不能妄自菲薄,要利用各种条件和平台努力学习、积极成长、勇敢展示自我,争取发展的机会。
五、网络技术的发展能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吗?
雷望红: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线上教育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乡村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但是是否能够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还不太好说。从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反馈情况来看,大量农村学生假借线上课堂之机玩手机,不仅未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反而还有扩大差距的趋势。我们团队在基层调研时,很多家长和教师向团队成员反映,“线上上课一点都不好,反而很坏事”。疫情期间因要上网课,家长为孩子购买了手机或平板电脑,结果学习没学好,反倒是迷上了手机,“在家待的时间越久,越沉迷手机”。中部某省一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疫情前玩手机的不多,结果其中一个学生特别沉迷,且带动了全班二十多个学生,还有一个学生不让他玩手机就要闹跳楼。城区学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没有农村学生表现得严重。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农村学生缺乏家长监督,学生自制力不足,容易陷入到线上教育的“花花世界”中。
我们也看到很多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进行大屏教学共享,但是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因为教育的过程并非教师单向输入,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形成的针对性教育。
网络技术和线上教育可以增加教育的渠道、拓展师生的视野,但是由于城市学校对于网络技术和线上教育的资源使用能力更强,获得的渠道更多,适应能力也更强,所以通过二者缩小城乡学生的差距较难,实际效果也并不明显。
六、您理想中的教育公平是什么样的?
雷望红:教育公平可以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我个人认为结果公平是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过程公平涉及多个主体和多个环节,较为复杂。现在首先要做到的是起点公平,即给予城乡学生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主要是学校教育环境,确保城乡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尽可能避免外在因素的过度介入。
七、在您看来,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雷望红:教育公平最合理的方式是城乡学生能够在一个公平的竞争起点,依靠个体能力和个体付出而进行公平竞争。
因此,国家一方面要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城乡学校相对均衡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需要规避家庭力量、市场力量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争取资源和机会。
此外,因城乡学校存在历史差距或难以弥合的差距,城乡学校结构也不同,因此需要允许城乡学校各自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管理,保留彼此的比较优势,比如城区学校更具资源优势,乡村学校因学生寄宿更具时间优势,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尊重乡村学校的时间使用习惯。
八、假设您是一个农村地区的孩子,您要怎么做,才能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突围?
雷望红:事实上,我自己就来自农村地区,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客观而言,任何时代,城乡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我中小学时期,城区学校环境、教育质量同样优于乡村学校,当时乡村学生生活十分艰苦,小学时期需要自己背柴火交给学校烧开水,每学期都要自己背课桌椅到学校。初中时期,学生食堂没有桌椅,学生吃饭全部蹲在墙根。学校宿舍没有热水洗澡,近20人一间宿舍,2个学生睡一张床。
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同学都是农村人,差距不大,大家都是穷开心、穷学习,没有心理落差。直到上了高中,高中学校部分学生来自城区,就感受到了城乡差别,城区学生的英语水平、阅读能力和自信心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城区学生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写出的作文用词明显更加华丽和丰富。
如今的城乡教育差距,一方面在于城乡环境差距变化了,城区学生家长与乡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差距大,城市中可以利用的教育服务设施更多,相比而言,农村可利用的教育服务设施依然稀缺。另一方面农村学生的心态也变了,以前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娃有奋斗意识、拼搏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强烈的发展冲动,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家庭命运,但是今天不少“穷人家的孩子”成为了“穷人家的富二代”,是在祖辈、父辈宠爱下长大的,基本上衣食无忧、百依百顺,但缺乏奋斗精神和发展意识,也缺乏家庭责任感,他们通过教育改变自身的动力也就没那么大。
对于今天的农村孩子而言,要想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人生,仍然需要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勇于拼搏、敢于挑战,同时还要摒弃身份意识,克服环境干扰,树立自信心,善于抓住机会开拓视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顺应时代的变化,如此才能打破家庭条件的束缚,获得更多的成长可能和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