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和队友,第三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了,总算拿到一个好结果。是运气,也是三年来研究的积累”,王樵之说。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目前唯一被政府认可和指导的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赛事,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其主题赛事之一,是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的学术竞赛活动,鼓励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复旦团队所选的A组赛题是华为公司带来的企业赛题:移动场景超分辨定位问题。
此题何来?原本,在智能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领域,需要精准探测邻近车辆、行人的位置及速度来控制车速、转向和刹车等以免发生意外,这就属于移动场景定位问题。特别是超分辨率定位,可应用在自动驾驶、物联网、无人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新兴的应用,获得更高的精度和低复杂度的雷达定位十分重要,但目前这是一个难题。”团队成员王晨说。
拿到赛题后,王樵之和队友很惊喜,“赛题和我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相关内容已经研究一年半的时间了”,几乎不需要前期的准备,团队就立刻投入到比赛当中。
虽然熟悉相关领域,但开展研究时还是遇到了有很多难点。“一方面,题目只给出了几组数据,对于应用场景、目标数给出的信息比较有限。而且,没有用来校验算法的测试数据,无法得知定位的具体精度。另一方面,天线数比较有限,传统的方法,如二维FFT算法能够提供的精度比较低”,团队成员桑博涵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超分辨率定位问题,团队进一步完善,增加仿真,来对比算法性能。
“研究中的一道题,我们三个人都没有接触过。一般我们不会假设雷达会有问题,但赛题要求我们去矫正实际天线和理想天线位置的误差。”于是,三人连夜寻找文献,最后在一篇十多年前的文章中找到了求解方法。
过程中,程序实现效果一直没有达到预期,“队友还一直鼓励我说,还有时间,没问题的”王晨说。
最终,团队使用学界最先进的核心算法,实现了基于变分贝叶斯的超分辨率线谱估计技术,能够提供超分辨率的目标探测。并且,具备了良好的鲁棒性,能够在有噪声的环境下,提供可靠定位,将相邻距离很近的多个目标分辨出来。
“拓宽科研的视野,发现平常研究中不会意识到的问题,利用自身所学,快速提取知识,解决行业实际面临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过程非常有意思”,这也是王樵之和队友多次参赛的原因。
因对赛题有着充分研究,团队拿出组会答辩的感觉,将平时研究和文献调研中的思考与积累全部陈述出来,最后,也如愿当选“数模之星”冠军,取得了竞赛最高奖项,并获全国一等奖、华为专项一等奖。此外,他们还收到方案对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具有一定价值的反馈。
获奖后,他们说道,通信工程专业所在领域,产学研结合较为紧密,三个人也将会积极面试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机构,继续在岗位上攻关前沿科技中的急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