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一栋历经30年的危旧楼房,成功完成了改造工程,为其他老旧小区提供了宝贵的更新经验。114号楼的改造案例展示了一种精细化、可持续、可推广的有机更新模式。
114号楼位于朝阳区劲松社区,建成于1978年,曾被鉴定为D级危房。这栋楼原本是当年的试点建设项目,采用了轻型框架轻板结构。然而,由于轻质预制板无法满足抗震加固的条件,114号楼在老楼改造中被搁置下来。
对于居民来说,这栋老楼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漏水、墙体问题以及卫生间和厨房设施不完善等成为他们居住的难题。然而,改造的希望始终在他们心中。
2020年,市住建委等四个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在总户数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翻建、改建或适当扩建的方式对危旧楼房进行改造。对于114号楼的居民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每户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居室内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
114号楼成为了市区首批危旧楼房改建的试点项目之一。作为试点项目,114号楼采取了全新的改造方式。2021年12月,拆除工作正式启动;而在预计工期之前的2023年7月,居民们已经拿到了新的钥匙。
值得一提的是,114号楼是试点项目中首个引入社会资本的案例。在改造过程中,政府、产权单位、居民和社会资本共同承担了各自的责任。居民们出资约占总成本的10%,平均每户约为6万元到7万元。
社会资本的参与对于114号楼的成功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还为项目提供了更充裕的改造资金和更从容的设计。同时,社会资本的参与也有助于补足社区建设的短板,实现了多方共赢。
114号楼的成功改造为其他老旧小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政府、居民和社会资本的合作,老旧小区的改造可以变得更加可行和可持续。这为城市更新和居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