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司法部就以“法律援助”为主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了最新的法律援助制度改革措施。在此次发布会上,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杨向斌详细阐述了新修订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涉及对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以及死刑复核案件的被告人在刑事辩护方面的指派要求。
作为经济困难公民和其他符合条件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法律援助在司法改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施行为法律援助制度的拓展和优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近日,经过修订的《程序规定》也正式发布,对法律援助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和细化。
根据杨向斌的介绍,《程序规定》一共包含六章46条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规范了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责分工和办理原则。这一部分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援助人员的办案职责,要求为公民获取法律援助提供便利,确保受援人获得合格的法律援助服务。
其次,在申请程序方面进行了优化。新规明确规定申请人的申请程序,对不同申请情形的处理方式也做了详细规定,如向社会公示和信息更新、申请人的经济困难状况等。
第三,对审查程序进行了简化。新规规定了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时限和核查方式,通过信息共享查询或者申请人个人诚信承诺的方式来核查申请人的经济困难状况,以实现更高效的申请审查流程。
在指派程序方面,针对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以及死刑复核案件的被告人,新规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具有三年以上刑事辩护经验的律师作为辩护人。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也规定了需要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律师作为辩护人。
最后,新规实化了承办要求。它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人员在代理法律援助案件时的约见受援人的流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案件办理要求。同时,针对不同情形下的案件,也规定了处理方式和结案程序。
这次新修订的《程序规定》的出台,有力地加强了法律援助制度的规范性和针对性,为公正司法提供了有力保障。它强调了职责分工、优化了申请和审查程序、细化了指派要求,并明确了承办规定,将更好地服务于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群,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不断深化司法改革的进程中,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也必将为公众提供更加公正、透明和高效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