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 B 站冲浪的时候,发现了一期东南卫视的帮忙类节目,里头上演了一场抓马好戏。
有位姓谢的女士,在福州的一家华为体验店里,花了3999元买了一台“ 华为智选手机 ”。
等回到家之后,她总觉得自己买的这台手机有哪里不对,怀疑自己有可能买了一台“ 假 ”的华为手机。
因为她发现,随机附赠的配件和礼品上,贴满了华为的 Logo,唯独就花钱买来的手机上,没找到任何的华为标识。
不光 Logo 叫做什么“ TD ”,连盒子上也只能找到鼎桥这两个字。
就更别说手机的参数信息页了,里面赫然的写着 “ 鼎桥 M40 ” 的大名,用的处理器还是 2 年多以前发布的天玑 1000+。
难道说,华为在自家的线下店里,真就堂而皇之的卖起来“ 官方山寨机”??
是,但也不是。
简单来说,鼎桥就是一款华为为了规避美国制裁,继续生产 5G 手机而推出的官方贴牌机。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鼎桥早在 2003 年就在中国香港注册成立,那时候名字还叫「 TD TECH HOLDING LIMITED 」。
而这家公司目前的副董事长徐直军,是华为好几家公司的董事、董事长或法人。
鼎桥 M40 在外观上,除了背后“ TD ”的 Logo之外,和 Mate 40 Pro 长的一毛一样。
但实际上鼎桥 M40 上所用到的硬件配置,相比 6000 多元的老大哥华为 Mate 40 Pro,差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特别是这颗联发科天玑 1000+ 的处理器,可能连麒麟 990 都还比不过。
发觉自己被骗的谢女士,在第一时间带着记者朋友冲到了店里,要求商家退货。
然而店员却气定神闲的拿出了一张粉色的签名单,表示谢女士在交易之前知道之前,明确知道这就是“ 华为智选手机 ”,并同意这款手机不支持“ 7 天无理由退换货”的规则。
这一下就把谢女士给搞蒙了,在签确认单的时候,她并不清楚上面写的内容,也恐怕不知道这台手机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双方的相互拉扯了。
谢女士觉得,自己在购买时受到了误导,她在店员的推荐下,以为“ 华为智选手机 ”就是华为手机。
但按店员的说法,鼎桥就是“ 华为智选手机 ”,买卖的时候也签了告知书了,没有欺骗,不是假货。
而在记者对店员问道,“ 鼎桥手机是不是华为手机的时候 ”,店员却只能给出“ 鼎桥手机是华为智选手机 ”的标准话术回答。
我自诩多少还算懂一点数码产品,在看了店家这样的说法之后,也给绕的云里雾里的。
简单来说:“ 鼎桥手机是华为智选手机,但不是华为手机。”
在华为 JD 的自营旗舰店中,有挂着专门有一整个类别的“ 华为智选手机”。
这些手机无一例外都是华为的贴牌,其中像鼎桥、Hi Nova、麦芒等品牌,都有着各自的 Logo 和名字,虽然外观长的像嫡系部队,但还是被归类在了“ 华为智选手机” 中。
很难说一个走进华为门店、咨询店员应该购买哪款手机的顾客,能在这一组套娃之下全身而退。
有意思的是,在谢女士的事儿被媒体报道出来之后没多久,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击检查了这家华为授权体验店。
在被问道“ 鼎桥手机是华为手机吗?”的时候,店员表示华为智选手机不属于华为手机。
而在监察人员指出销售单上为什么没写的“ 华为智选 ”而没有直接写明是 “ 鼎桥 ” 手机的时候,店员小哥表示已经和总部反馈了相关的问题。
好消息是,在报道出来之后没多久,这家华为店就给谢女士把手机给全额退款了。
坏消息是,这条监管局造访的视频在监管局的抖音号上已经找不到了。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之前在小红书上,也有用户吐槽过自己本来想买华为 P50 ,却鬼使神差的买成了鼎桥 P50。
也有购买了另外一款 “ 华为智选手机 ” Hi Nova,才发现自己买的也不是 “ 华为手机 ” 的。
甚至还有些网友发现,自家附近的华为授权店里,鼎桥的样机已经被贴了背膜,明目张胆的混淆视听。
不知情的消费者们似乎就像是一条被摁在砧板上的鱼——只有挨刀的份儿。
往深了说,华为明面上可能并没有做错什么。
他们只是在店里用官方贴牌的方式,来卖自家的 5G 手机,并冠以了一个“ 华为智选手机”的名号,它并没有妨碍到“ 华为手机 ”的销售。
这就好比你在疯狂星期四当天跑到 KFC,发现 KFC 上了一款其他新品,它并没办法阻止你花 9.9 买两块原味鸡。
但实际线下店在实际推荐购买的操作上,显然是耍了一些小聪明。
他们让本来想购买 “ 华为手机 ” 的顾客,转而购买价格更实惠的“ 华为智选手机 ”。
在这过程中,不管店员有没有主动解释清,只要消费者和店家之间有那么一层信息差在,大概率就会以为自己买的是对的产品。
类比一下,如果 KFC 店员把我的原味鸡换成了其他东西塞进袋子,却又没和我说,在拿回家大快朵颐之前,一般是不会发现出问题的。
虽说手机和鸡块都有一个 “ ji ” 字,但从价值上来衡量,恐怕要吃错一年的炸鸡,或许才抵得上买错一次手机。
这没有多少人是能担得起。
总的来说,我还是愿意相信,这只是华为的经销商,在销售策略上的失误,和华为本身的关系并不大。
华为这两年被美国制裁、生存艰难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作为既得利益者,我觉得,华为还是有义务监管和把控这样的情况发生。
消费者有权利知道,自己买回家的到底是一台什么手机,这是买卖双方最基本的知情权。
如果让消费者以这样的方式去担待,我觉得,消耗的只会是华为这十年积累起来的好名声。
文章来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