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要入冬了,除了防控新冠疫情,流感也不容忽视。
据《科技日报》消息,在2022年“世界流感日”科普宣传与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全球仍然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和流感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特别是今年冬季”,需要加强攻关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流感防控的科学问题。
钟南山强调:“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都是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往往潜伏期短、传播迅速、传播范围较广、传播性强、发病率高,较难控制。”
呼吸道病毒造成的疫情一旦暴发,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而成为全球传染病中防控的重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也指出,目前全球仍面临较高的流感和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任重而道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示:“今年6月以来,欧洲出现新一轮禽间流感疫情,同时美国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禽类感染H5N1疫情,存在极高的溢出并感染人的风险,所以流感和新冠病毒叠加,是我们今冬明春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
他还特别强调,当前新冠疫苗接种水平逐步提高,但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却普遍偏低。
据了解,流感疫苗用来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由3种病毒组成,属于自费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接种流感疫苗后2-3周,通常就可以获得免疫力,当机体接触到疫苗所针对的流感病毒时,就可以启动保护性免疫反应。
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是在每年的流感季节开始前。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冬、春季是每年的流感流行季节,因此9-10月份是最佳接种时机。
当然,流感开始以后接种疫苗,也有预防效果。
接种流感疫苗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接种部位疼痛,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较为少见。
资料显示,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
其中,甲型可因其抗原结构发生较剧烈的变异而导致大流行,估计每隔10~15年一次;
乙型流行规模较小且局限;
丙型一般成散发流行,病情较轻。
这三型可以引起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无力,多伴有呼吸系统的症状如流涕、干咳、咽痛,同时并发心肌炎和心包炎。
双11红包活动推荐:
京东红包(每日三次,最高11111元):领取>> | 打开京东APP搜索“领红包985”
天猫红包(每日一次,最高22888元):领取>> | 打开天猫APP搜索“天降红包5656”
文章来源: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