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我也算一个资深跑者

导读 简单的背心,胸口印有“西湖大学”,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参加跑赛时的常见装扮。 11月26日的上海马拉松赛上,施一公再次以这样的装扮冲过终点

11月26日的上海马拉松上,56岁的施一公再次冲过终点线,56岁的施一公成功跑出不到4小时,并以3小时42分53秒的成绩完赛。

在人们眼中,施一公身上有很多标签,有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但在生活中,跑步者也是他的身份之一。

“除了刻苦学习之外,还要注意体育锻炼。” 这是他对学生的教导,同时也是他的体育锻炼。

'/></p>
<p>施一公(编号23732)参加上海马拉松。</p>
<p>资深跑者施一公</p>
<p>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a href=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有太多精彩的故事。

在科学领域,施一公是国际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一名教育家,施一公2008年回国后被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后又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西湖大学校长。

但在生活中,施一公还有另一个身份:跑步者。

早在三年前,他就在广州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马拉松,随后又参加了十几场马拉松比赛。

正如他在自传《自我突破》中所说:“我也算是一名资深跑者了!”

回顾自己与跑步结下的缘分,施一公有一段独特的经历——初三时,他无意中报名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的1500米长跑比赛,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最后完成。 但他并没有讨厌跑步,而是开始努力练习。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施一公进步了很多。 “当时我能在2分20秒内跑完800米。” 不仅如此,1985年入读清华大学时,施一公还在3000米竞走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首先,它还创下了清华大学校运会竞走项目的纪录。

从1500米最后一名到3000米竞走冠军,施一公说:“我家里没有体育传统,我也没有运动天赋。也正因为如此,运动成了我的优势。” (成长和进步)。”

'/></p>
<p>施一公顺利完成比赛并上马。</p>
<p>开幕式前,我绕西湖跑了一圈</p>
<p>对于许多人来说,缺乏时间是放弃体力活动的主要原因。 但忙于科研工作的施一公却不忘留出跑步的时间。</p>

<p>施一公出任西湖大学校长后,成立了西湖大学办学集团。 不仅如此,在2018年西湖大学开学典礼上,他和同事凌晨5点就前往西湖,完成了11公里的环湖跑步。</p>
<p>随后,他邀请同学们参加学校首届开学典礼:“期待我们西湖长跑队不断壮大,并肩前行。”</p>
<p>他的第一次全程马拉松经历是和西湖大学跑队的选手一起参加的。</p>
<p>2020年广州马拉松,施一公以3小时34分56秒的成绩完赛。 赛后,他面对镜头微笑:“本来打算在55岁之前跑全程马拉松,没想到53岁就跑完了。”</p>
<p>热爱跑步的施一公,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西湖大学的气质。</p>
<p>在西湖大学的官方公众号里,有这样一段话:“长跑是西湖大学跳动的体育‘基因’。开学第一跑、跨年跑、云谷第一跑。 .. 只要是学校值得纪念的一天,就会有西湖大学跑队的英勇长跑。</p>
<p><img src=

在施一公看来,跑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保证工作时有充足的体能,还可以锻炼意志力。

施一公在不止一次采访中强调,跑步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在跑步的过程中,我悟出了一些道理,身体健康自然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时,施一公经常鼓励学生锻炼身体:“有些人认为花大量时间锻炼身体会降低学习效率,其实,如果跑步得当,可以调整精力水平,提高学习效率。”心脏健康,功能和肺活量增强,血液供应充足,思维敏捷。

“体育锻炼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终生受益的生活方式。”

2020年4月,在浙江省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视频中,施一公也强调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我想对学生们多说几句话,在紧张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

“前两天,我在杭州西湖边跑了半程马拉松,用时1小时38分钟。我相信同学们能跑得比我快!我爱运动、爱科学、爱锻炼、爱学习,我也有同感离开教室,操场总是新的,学习和锻炼平衡,我们健康地学习和工作了50年。”

谈到马拉松对自己工作的帮助和启发,施一公坦言:“马拉松就像科研事业,但马拉松有终点,科研没有终点。无论马拉松有多累,你到最后还是可以享受的,科学研究总能向前走。”

“跑步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好处是数不胜数的。” 这是他在自传《自我突破》后记中的话。 未来,人们还会看到他继续奔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