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体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国家公祭日是哪天,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公祭日是什么时候?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及相关纪念活动,目的是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所有被侵华日军杀害的同胞,揭露侵华日军的战争罪行, 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以中国家名义进行官方纪念和公祭的世界意义,在于促进人类历史记忆长久的觉醒,避免哪怕是片刻的遗忘和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良知,促进时代共同发展进步。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决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在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安倍政权对中国的仇视越来越明显的当下,全国人大通过立法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正当其时。
安倍政权上台以来,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不断升级,导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安倍政权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并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他在外交、军事等方面发动攻势,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发表了一系列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称“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和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放送协会(NHK)常务理事百田尚树今年2月3日在东京街头公开演讲时表示,不存在南京大屠杀。一时间,各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甚嚣尘上。
每当有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声明,中国外交部都会及时回应,但对方往往置之不理;近年来,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会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举行公祭。但由于是地方性的纪念行为,其影响无法跨越国界。现在,全国人大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届时,国家领导人将与全国人民一起向遇难者进行公祭,告诉世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死去的同胞,同时告诉日本当局,企图援引侵略历史为军国主义精神是注定要失败的,其影响必将波及国内外。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堪比世界各地设立的二战纪念日和公祭日,包括2005年联合国指定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日、 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以色列大屠杀纪念日,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等。 这些纪念日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侵略者、受害者及其后代不忘历史,尊重生命,珍爱和平。
现在是我们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时候了,这不仅是为了回应日本当局的需要,也是为了教育我们自己的公民。由于某种原因,从1949年到80年代初,“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名词很少被各方提及。说到南京和大屠杀,只知道雨花台,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直到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刺激下,中国学者才有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想法。然后是1985年修建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馆长朱成山曾感慨:“没有日本人否认历史,没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中国人经常用“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这句名言告诉自己,我们应该正视历史。但是,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又怎么能理直气壮地斥责别人健忘或有意抹杀历史呢?
现在,中国终于有了第一个国家公休日。它的成立,不仅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将永远铭记30多万死难同胞,也表明我们突破了观念的束缚,有了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勇气和胸怀,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大度和自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