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太极宗师李经梧自传

导读 大家好,小体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太极宗师李经梧自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李经梧先生(1912-1997),著名武术家

大家好,小体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太极宗师李经梧自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经梧先生(1912-1997),著名武术家,内功养生大师,太极拳大家。他是传统吴式太极拳和陈式太极拳的真正传承人。

于,山东叶县人。十四岁的时候,我去了哈尔滨谋生。因为住在简陋的地方无法抵御风寒,甚至患有风湿病,耽误就医无效,所以结缘武术,至今已有六十五年。十七岁那年,我在哈尔滨师从刘子源先生,学习了《秘拳》。寒暑十度,晨起昏厥,顽疾渐愈。武功方面也有小成就。听说太极传之后,精美绝伦,心中向往。但是,没有老师教。在我如愿以偿之前,我有幸进入了北京。

27岁时,我跟随赵铁安老师学习了吴式太极拳。是吴式太极拳传人王茂斋和吴的弟子。赵师傅小心翼翼的把剩下的拳法和推手传了下去,给了他们《太极拳秘笈》的分数,就这样决定一辈子走武术这条路。

北京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有太极拳研究所,于任所长。每天早上,我都去祠堂练拳,由拳击手杨雨婷先生指导和教授。杨先生拳架整齐,推手细腻,憨厚诚恳。俞很欣赏先生的拳术和武术。史昭死后,他去找了俞玉亭先生。至于太极推手,我也得到了推手高手王茂斋和王子婴叔叔的悉心指导。在老师和师叔们的指导下,俞打下了太极拳深厚的基础。

听说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传人陈发科先生在北京传道授业,对陈式拳法的“缠丝劲”十分推崇。我师从陈发科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和陈式推手。除了按时去陈石的地方练拳,我还特意邀请陈石每周两次到我们家来教艺术(原名“教学馆”),这对陈石来说非常珍贵。口头教学持续了十多年,直到陈仕贤于1957年去世。

国家体委倡导太极拳运动,推广太极拳,整理出以杨式为基础的“88式”太极拳和“24式”简化太极拳。俞参加推广工作,所以学会了杨式拳的技术和力量。以于之为首的国家体委特邀拍摄了全国首部《太极拳》科教片。

还和朋友交流,互相学习,研究孙式太极拳的技术和力量。对于陈、杨、吴和的《集传》,俞仔细琢磨了他们各自的长处,受益匪浅。有些习武者认为学拳要精于一家就好,可能有一定道理。而吴的刚柔相济,陈的扭一抖,杨的的洒脱,孙的刚柔相济,都被所采用。我有一个朋友,一边看剩下的一边试着出拳推手,意思是我的身体整齐、灵活、矫健、潇洒;听灵反应快,已经到了自然的境界。这个赞是一个还是两个,就看四大拳法的共同滋养了。于本原是专业的,武术是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对武术的高度重视,隋玉成为了一名武术专业人员。1956年,于在北京和全国两次太极拳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后,得到了国家体委的重视,先后安排于在铁道部、铁道学院、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市体校等单位担任太极拳教练。历任北京市武术运动会总裁判、国家级武术裁判。为普及太极拳,培养教师和运动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58年,受国家体委委托,于与李建华、李天际、唐浩、顾、陈兆奎等同志共同撰写了《0755-

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住的都是县处级以上干部。为了把太极拳运用到医疗保健中,秦皇岛市委决定把剩下的调到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当老师。于上任后,除了教住院疗养者学习拳术外,还举办了多次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大批普及太极拳的教师和骨干。其中,秦皇岛市太极拳协会的王大勇和新建村武术队的王凤锁尤为突出,他们为河北省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0年,由俞的学生张口述,整理出俞的《陈式太极拳》。作为内部教材,198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公开。1964年,我写了一篇论文《陈式太极拳》,发表于1964年10月21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日益增长。沉寂之后,太极拳运动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过去,一些从俞那里学过太极拳的有成就的人,以及那些被吸引走艺术和寻求老师的人,都加入了我,俞不得不俯首称臣。这几年有7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弟子,很多都很优秀。我退休后,经常有学生回家来问问题,他们很乐意向他们学习。他们充满兴趣,退休后从不感到孤独。这也是因为武术获得了晚年的乐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