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定兴戏剧盔头:历经五代传承 续写戏剧头饰情缘

导读 原标题:河北定兴戏剧盔头:历经五代传承 续写戏剧头饰情缘

原标题:河北定兴戏剧盔头:历经五代传承 续写戏剧头饰情缘

戏剧盔头制作技艺传承人许茂臣正在给盔头上蚕丝绒球。 张曾良 摄

中新网保定8月20日电 (李玉素 吕子豪)“这是七星娥子盔头,是女武旦的头饰。上面的14个大绒球和11个小绒球都是定数,绒球的材质必须是真蚕丝……”近日,走进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戏剧盔头制作技艺传承人许茂臣的工作室,他对各式盔头如数家珍。

据介绍,戏剧盔头诞生于唐代,是中华戏剧人物所戴官帽的统称,有九龙冠、纱帽、蝴蝶盔等百余种。2017年,保定市定兴县戏剧盔头、道具、服装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戏剧盔头制作中的足活技艺。 张曾良 摄

谈起自己的盔头作品,许茂臣很是自豪:“除了戏剧盔头,在《西游记》《射雕英雄传》很多电视剧里都有咱家盔头的身影,河北博物馆、保定博物馆也进行了收藏展览。”

“盔头精美华丽,做起来却是个细致活。”许茂臣说,一件盔头成品需经过40多道制作工序,一个人至少需要三四天才能完成,“这里面最难的应该是足活,也称刻花,就是用一个纸杯或纸板,用传统的刻刀按照所需的图样打样,比如古代皇帝佩戴的九龙冠,必须要保证龙是龙,模样不能有偏差。”

“在清代,我祖上就给宫里的戏团做盔头,我自己做盔头也有40多年了。”许茂臣表示,自家的盔头制作技艺脉脉相传,儿子许小建8岁开始便跟随学习盔头制作,未来也将成为定兴戏剧盔头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传统技艺不仅要坚守,还需要传承。“我父亲一直说这是一辈子的饭碗,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在采访时,许小建表示,因为近年来经常受邀参加一些非遗、文创类展览活动,很多人也想买点相关的纪念品,于是他们招聘了4个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研发戏剧盔头类的文创产品。

图为许小建创新衍生的文创产品——脸谱挂件。 张曾良 摄

目前,许氏盔头已创新衍生出儿童盔头、脸谱面具、耳坠、项链等系列文创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山西、沈阳等全国各大戏剧院、戏曲院校。

对于戏剧盔头的再创新,许茂臣很是赞成,他表示:“文创产品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老手艺,才能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近年来,定兴县大力扶持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全面启动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

“我们的戏剧博物馆刚刚完成审批,预计年底就能对外免费开放。”许茂臣表示,除传统的戏剧盔头外,博物馆还将计划陈列一些收藏品、其它的戏剧行头以及新研发的文创产品,希望通过这个戏剧博物馆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