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政府再施19项接续政策 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中新社北京8月25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有小幅波动,恢复基础不牢固。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主要包括:在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复苏势头有待加强。7月份经济虽然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官方出台针对性强的有力措施,有利于巩固经济复苏基础。
赵锡军指出,此次会议出台的政策范围覆盖金融、房地产、税费、物流等多领域多方面,打出了“组合拳”的强劲“起手式”。同时决定向地方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预计此举有利于引导地方更准确、更高效贯彻落实中央政策部署,防止出现“跑冒滴漏”,确保政策不走样、不跑偏。
针对会议提出的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赵锡军认为,距离6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仅过去不到两个月。其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8月16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金额已达312.61亿元,其中五成以上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四成投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国泰君安分析师董琦指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本质上属于专项建设债,相较其他工具具有的优势包括:不增加财政赤字,无需财政预算,规模大且落地效率快;融资成本低,期限上偏长期;机制更灵活,具有杠杆效应,能撬动社会资金跟进,也能拉动银行中长期贷款。
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也指出,从1996年开始,中国对各种经营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要求投资项目必须首先落实资本金才能进行建设,且项目资本金不得挪作它用,更不得抽回。正是由于上述制度的存在,项目资本金的筹措有时会成为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但是在当前需要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的大环境下,应该放松项目资本金所形成的约束。
张旭认为,与其他改善资本金供给或是降低资本金比例要求的措施相比,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速度优势明显,可以快速形成资本金供给。而资本金的快速到位能为推动经济更快更好运行、争取全年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抢得不少时间,预计下半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发挥更大作用。
长江证券分析师范超亦表示,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力度较大,随着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陆续落地,预计下半年公共财政收入依然面临压力,继而影响公共财政支出力度的可持续性。总体来看,预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成为三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完)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