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各界热议建设“数都上海”:多方协同、避虚向实、以点带面打造全球数字高地

导读 原标题:各界热议建设“数都上海”:多方协同、避虚向实、以点带面打造全球数字高地

原标题:各界热议建设“数都上海”:多方协同、避虚向实、以点带面打造全球数字高地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周期间上演话剧“上海数字12时辰”,展示百姓数字生活 殷立勤 摄

中新网上海8月26日电(樊中华)从发力打造12大领域的在线新经济,到提出建设国际数字之都,上海在近三年时间内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当前已进入纵深化“关键期”。

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发布《数都上海2035》白皮书,展示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26日,在《数都上海2035》白皮书解读分享会上,政、企各界对当下如何深入理解“国际数字之都”,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数都上海”建设等进行了解读探讨。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周期间上演话剧“上海数字12时辰”,展示百姓数字生活 殷立勤 摄

何为“国际数字之都”?

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业务负责人张逊指出,“国际数字之都”是一个包含了多层涵义的立体化概念。从发展愿景来说,应是创新、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就发展目标而言,应成为世界级的“数字流通节点城市”;从其内容方面,应包括经济、生活、治理三大核心领域;此外,数字要素、数字底座、平台等基础架构及机制、体制、人才政策等数字保障也十分重要。

“所谓‘数字流通节点城市’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上海仍要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成为其中最关键的一份子;二是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上海应代表国家确立地位,形成中国的话语权。”张逊说。

在张逊看来,上海发力建设国际数字之都,有其内外双重因素:“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有更多精细化、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上海面临着经济对外依存度逐年下降的现实,需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与世界更好地连通。”

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大数据发展处)副处长陈斐斐则指出,“数都上海”建设是上海在实现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目标上的必由之路。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必定是经济中心,是以人为本的城市,也是具有国际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大都市,因此‘数都上海’的建设,是一个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赋能,经济、生活、治理三个领域实现整体性转变,以及城市治理范式和能力实现革命性重塑的过程。”陈斐斐说。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周期间上演话剧“上海数字12时辰”,展示百姓数字生活 殷立勤 摄

数字化“重塑”上海挑战何在?

革命性重塑必然面临着“破”与“立”的挑战。陈斐斐坦陈,在政府角度,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挑战就是怎样能够将数据烟囱打通,打造以集约化提升城市功能和能级的平台,实现全面赋能。

此外,陈斐斐指出,如何让生长在“盆景”中的好项目,全面落地在上海成为“森林”,也会遇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现实问题。

浦发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万化则从企业的角度指出,对数字化创新而言,一是头部企业在推动创新孵化过程中,应具有更超前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二是数据的流动应形成产业链、生态圈的联合以真正提升数字化创新能级。三是政府应通过行业标准制定和公共基础设施等给予企业创新更好的资源保障。

如何破解改革“瓶颈”?陈斐斐指出,当前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其一是“跨”,积极推动政府、企业、机构等进行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的参与合作,力求实现各方面的诉求共赢;其二是“融”,将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在当前隐私计算、数据不出域等技术支撑下,可实现数据越用越多、越用越好”;其三是“推”,通过小切口、大应用、具有可复制推广性的一批示范项目和优秀场景等,打破从“盆景”到“森林”的桎梏。

张逊建议,当前,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应注重三个结合,一是“软硬结合”,即管控体系、运营模式、流程效率等要与数字硬件建设匹配;二是短长结合,不仅要侧重于短期见效的内容,更要以相应导向将数字化转型引导至长期策略上,实现更高价值;三是敏稳结合,破除一提到数字化就想到快速、便捷的观念,更应注重底座的扎实、数据的连通、标准的制定等。

如何协同共涉数字化转型“深水区”?

张逊提出了“三个关键点”:一是企业、政府、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要多方协同、合作共赢;二是“数都上海”建设一定要以长期价值为导向,避虚向实,“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已进入2.0阶段,要从一个短期的应用和系统平台的建设,转变为中长期的体系与架构的全面建设与升级”;三是要抓住数字化“以点带面”的重要特点,从场景之“点”入手,领域协同为“线”,打造全球影响力的“面”,真正形成“立体作战”。

陈斐斐表示,要从供需两方面关注企业和市民的多层次需求。“对企业而言,一方面,上海近期推出数字经济新赛道三大行动方案,希望帮助企业抓住其中的新发展机遇,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形成核心竞争力,激发创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上海针对大中小企业,推出如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工业互联网十大平台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抵御风险,增强其活下去的能力。”

对市民主体而言,陈斐斐指出,此次《数都上海2035》白皮书中提到的8个领域关键建设场景及34项主要举措,不仅关注到交通出行、教育、养老等市民数字化需求,且兼顾到了背后的更多需求,“如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不仅关注因材施教,也会关注如何以数字化帮助学生保护视力、进行个性化成长等更多‘细节内容’,‘以人为本’是关键。”

陈斐斐表示,政府会加大培育更多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培养创新企业、龙头企业、咨询机构等组合而成的创新供给群体,更好地满足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远景碳管理业务总经理孙捷提出,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走向纵深的时刻,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细分领域,积极主导推动制定规则和标准,例如率先在上海传统优势行业进行产品碳足迹标准和规范制定,不仅可服务于绿色经济下的企业需求,同时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际碳关税、碳排放限制等规则。

万化则建议,在上海步入城市数字化转型关键期的当下,希望政府可以成为“总架构师”,政策成为“催化剂”,将政产学研投的合力串联起来,使数字技术和人才汇聚上海数字高地;围绕转型需求,打造创新竞赛、孵化转型、落地见效的闭环;通过多层次国际交流活动,将数字上海品牌打响,将数字化基因植入到各主体创新的全周期。(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