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8月29日电 (杨大勇)“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893万户,同比增长8.8%,居中部六省第一位。”8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守刚在中共河南省委举行的“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河南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是“用脚投票”。河南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到底“抓”了什么?“放”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效果?
近年来,河南“放管服”改革在提法上加了一个“效”字,“放管服效”,办事提效率,改革强效能,服务增效益。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以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为目标要求,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坚持‘放’,坚持刀刃向内,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孙守刚介绍,坚持向市场主体放权,对市场能够自我调节的事项,一律不再审批。2012年以来,先后10次精简审批事项,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予以取消。坚持向基层放权,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且基层有实际需求的事项,能放尽放。2021年9月,河南省县域经济“三项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放权赋能。
当然,该省的简政不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在持续简政放权的同时,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由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
河南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服”,坚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需求,把市场主体的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把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放管服效”改革的抓手平台,大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场所基本实现全覆盖。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门、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就是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办事不求人”。
河南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附上“抓”的不仅仅是“服”,还致力“效”,强化“评”。在“效”上,大力压缩办事时限,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零跑动、不见面审批事项超过86%,全省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各类开发区实行承诺制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不超过40个工作日。
在“评”上,河南省在全国较早开展省级营商环境评价、并率先将评价范围扩展至所有县(市、区)的省份之一,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得分实现三连升。我们坚持以评促改,高质量开展专项整改,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政府采购、获得用水、获得用气等6个指标成为优势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孙守刚介绍,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坚持标准引领、数字赋能,加强平台、队伍和机制建设,持续打造高水平一流营商环境,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标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