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我国制造业发展一路走来,面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呼唤着更多面向未来的源头活水。
我国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孕育出的各展其能、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更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为我国企业创新转型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是国家强链补链的生力军,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个全新的“专精特新”时代正汹涌而来。据统计,各省、市、区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达到4357家,加上此前三批获批的4700多家,总计已超过9000家,无疑成为当今经济备受瞩目的发展力量。
日前, 天眼查推出《“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重点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促进价值,填补了行业内的研究空白。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有何特点?如何分布?循何发展?探索他们的发展轨迹,或许会成为一窥我国经济产业升级与发展的钥匙。
活力韧性,“小巨人”引领风骚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开拓者天智航携最新产品“天玑Ⅱ骨科手术机器人“亮相。据悉,这一机器人能够广泛应用于脊柱和创伤骨科手术,临床精度可达1mm以内,可显著减少术中辐射、改善手术操作体验。
天智航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企业。2020年,天智航成功上市IPO科创板,成为我国首家医疗机器人上市企业。截至2022年6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在国内150余家医疗机构完成了近3万例手术。
天智航的发展正是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缩影。在经济体系中,“专精特新”企业有其独特性,企业规模为中小企业,但业务规模在细分领域稳居前列,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点可在天眼查近期发布的《“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窥探一二。
该报告聚焦了十年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对企业专利研发能力、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企业案例分析,见证中国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踏浪前行的历程,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进阶发展提供有利的成长启示与路径参考。
报告显示,担当排头兵的“专精特新”企业在经济体系中具有其独特性,企业规模为中小企业,但业务规模在细分领域稳居前列,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规模虽小,但在产业链中不可替代;领域虽细,但在价值链上居于上游。
据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介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六成属于工业的基础领域,超七成是深耕行业十年以上,超八成进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的配套专家。
扎实的企业实力与底蕴让“专精特新”企业在经济恢复之际展现出强劲的动力。工信部数据显示,1至5月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10.8%,比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高5.2个百分点。6月,有2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订单量比上月增加;有出口业务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21.8%的企业出口订单比上月增加,充分展现了抵御市场风险的韧性。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对资本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活跃,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各类资金支持和提供融资便利,帮助这些企业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科技驱动型企业成长。”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
“抱团”发展,产业集群有助力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到2000年传感产品走出国门,再到2010年电量传感器首次应用于上海地铁1号线……由宁波中车时代研发的功能各异的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中。
目前,宁波中车时代产品的应用范围已覆盖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制动等核心系统,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轨道交通传感器种类齐全的供应商之一,处于国内轨道交通传感器领域第一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中车时代所在的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宁波,GDP虽非特别突出,却素以“工业立市”,有着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纵览全国“专精特新”企业立足与发展的脉络,也常常带有企业群落和产业集群的区域特点。
天眼查报告显示,目前宁波是全国工业大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而按照规划,2025年宁波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达到3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0家。
报告指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十个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东莞、厦门。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也与GDP呈现正相关态势,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的TOP10城市,超过一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同时,“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重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
持续赋能,强化梯度培育
模具,素有“工业之母”之称,是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而纳米镀膜则相当于给模具穿上了“超能纳米外衣”,能将寿命提高十几倍。如今,这项长期被国外“卡脖子”的纳米膜层技术,被安徽一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攻克。
“创新型中小企业离不开融资支持。省经信厅牵线搭桥让我们获得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充分认可,并于去年成为该基金全国直接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安徽纯源镀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心凤说,解决了融资问题,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
山东省青岛浦芮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仅有70多名员工,但是,“我们有全球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研发的磁光开关只有U盘大小,能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激光雷达等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郭磊说,“青岛西海岸新区为我们提供房租减免、人才补贴等多项支持,有效减少了企业成长的烦恼。”
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每一个“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背后,都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托举。
“财政给予必要的资金补助、税费减免、产业扶持等政策优惠,有利于‘专精特新’企业有效克服其在初创期规模小、资本缺、竞争弱等不足,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的技术和创意优势迅速资本化、市场化,极大助力企业弥补短板实现快速发展,为整个产业、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认为。
目前工信部已经公布3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针对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精准服务支撑等多方面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从财税、信贷、融资、支持产业链升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上述天眼查报告显示,深圳盐田区按市级资助的50%给予资助,对同一企业或单位每年资助高达500万元,成为十城最豪横的福利补贴;东莞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优先纳入中小微企业“白名单”,贷款额度提升至3000万元。
报告也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进阶发展提供有利的成长启示与路径参考:从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三方面入手,包括积极拓展财税补贴范围、降低财税补贴门槛;建立有效机制,吸纳大学生就业、扩大毕业生就业指导;深入挖掘数字经济潜力,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