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22年服贸会圆满落幕。纵观服贸会,观众在享受“科技盛宴”的同时,非遗技艺展示的产品也闪亮“出圈”,让中华元素“潮”玩涌动,深受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喜爱,让传统技艺展现出文化新活力。
铜胎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因工艺考究,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选图、绘图、掐丝、点蓝、干燥、上胶……十余道纯手工工序全部完成后,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才算完成。图为服贸会首钢园展区,工作人员展示景泰蓝的点蓝工艺。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服贸会首钢园展区,北京兔儿爷展区。北京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兔儿爷身上不但体现了北京戏曲、节日生活等文化的流变,还诠释了老北京人的生活状态、风俗奇趣和吉祥寓意。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内画壶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自清嘉庆年间至今有二百多年历史。因其反向作画的特殊制作方式,和“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为人称道,堪称中国一绝。2008年6月7日,内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服贸会首钢园展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展位上的工作人员展示雕刻技艺。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服贸会首钢园展区,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展位上工作人员的雕刻工具。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服贸会首钢园展区,工作人员展示北派折扇制作技艺。手工古法的北派折扇制作技艺极其繁琐,需要在深山寻到竹料,晾晒多年才能使用,30多道工序,不能有一丁点的偏差。这样的折扇,不仅仅包含着制作者的技艺,还有耐心与诚信。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北派折扇传承人展示制作折扇技艺。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服贸会首钢园展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花丝镶嵌代表性传承人展示花丝镶嵌技艺。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据考古资料显示,中国的象牙雕刻艺术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象牙雕刻”于2006年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服贸会首钢园展区展示的精美象牙雕刻。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雕漆,又称剔红,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一起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雕漆始于漆器,是以大漆为原料,在胎体上一层层涂堆到适当厚度再进行加工雕刻的艺术品。2006年,雕漆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入被保护的范畴。图为服贸会首钢园展区的雕漆作品。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工作人员在服贸会首钢园展区指导一位小女孩体验京绣非遗技艺。 中新社发 陈晓根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2022年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宁夏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人张娜的现场剪纸“绝活”展示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发 胡庆明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北京服贸会上非遗传承人张娜在现场进行艺术剪纸。 中新社发 胡庆明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2022服贸会首钢园展区文旅服务展馆,观众在北京文旅展位上参观非遗展品。 中新社发 杜建坡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