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叫虎”制作技艺展示。 李明芮 摄
中新网济南9月16日电 题:传统手工艺人聚首济南 邀民众共享“手造盛宴”
作者 李明芮
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16日在山东济南持续举办。与首届相比,本届博览会焕新升级,与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合办,汇集中华精品手造,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安文创、“鹊华秋色”等城市文旅IP火爆“出圈”;“泥叫虎”“木版年画”唤醒民众童年的记忆;“红色文创”“国潮新品”放大各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最新成就。
山东手造展示齐鲁匠人精湛技艺
“选图、绘图、掐丝、点蓝、干燥、上胶……十余道纯手工工序全部完成后,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呈现在民众面前。”济南景韵阁掐丝珐琅工艺师周蓉蓉正在展台前聚精会神地创作。
民众逛展,拍照留念。 李明芮 摄
她左手拿着铝丝,右手在镊子与剪刀之间流畅切换,一弯一绕之间,一朵精巧细致的花样雏形就显现了。
周蓉蓉告诉记者,掐丝珐琅脱胎于中国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制作过程中,掐丝和点蓝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构成掐丝珐琅画的灵魂、骨骼及血肉。“此次博览会让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掐丝珐琅,希望有更多人热爱这项传统技艺。”
“嗷呜嗷呜……”一只只色彩鲜艳、昂首挺立的“泥叫虎”在众多参观的民众手中发出响亮叫声。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聂臣希告诉记者,“泥叫虎”的虎头、虎尾需要事先制作泥坯。以前是用手一个一个地捏出来,现在改用模子翻制。虎哨用的苇哨,固定在老虎的后尾部,老虎前胸部分是空的,起到了将声音扩大的作用。制作中将虎头和虎尾用皮革连接起来。再经过“三分塑,七分彩”的上色,最后晾干,一只神采奕奕的“泥叫虎”就做成了。
演职人员现场表演敦煌舞蹈。 李明芮 摄
“聂家庄'泥叫虎'是我童年记忆最深的玩具。”前来参观的民众刘女士说,过去,每到春节,尽管生活困苦,家里的长辈总会给小孩买一对“泥叫虎”,既当摆设又当玩具。在正月里,村里的孩子几乎人手一对泥叫虎。“'泥叫虎'还因其威武的造型、鲜艳的色彩,被当作镇宅吉祥物,寄托了人们保佑平安、避免灾邪的美好期待。”
中华手造演绎文化“两创”无限可能
“一脚跨南北,一日游中国”。记者在中华手造展区现场看到,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南国风情到西北风光,从民俗艺术到流行元素,中华手造展区内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展台让观众流连忘返,全面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焕发的多彩魅力与无限动能。
在“万物皆IP”的新文创风口下,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打造IP的方式快速“出圈”,重塑文化活力。其中故宫博物院围绕文物活化利用的创新设计,展出近年来深受民众喜爱的文创IP及故宫不断推动跨界融合的文创新品。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依托区块链、语音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让海晏河清尊、四羊方尊、陶女俑等尘封的历史文物“活”起来。
记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位看到,高冷的国宝被设计成可亲可感的生活用品。中国铜镜素以“装饰繁缛、制作精美”著称于世,多枚铜镜元素汇聚一起,蕴含古典吉祥的寓意,穿越时光,被设计成人气丝巾。
土耳其陶瓷展于国际手造展区。 李明芮 摄
“我们希望通过文创产品对‘中华’这个自古而今一脉相承的概念加以体现,观众会通过这些文创产品产生情感的凝结。”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朱晓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博览会以“博览中华手造 共享文旅盛会”主题,手造和文创密不可分,期待更多的民众能爱上手造,沉浸在文创产品的魅力中。
当天在现场,众多颇具特色的各地手造、文创产品也都倾力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走进河南唐宫夜宴精心搭建的大唐情调诗意展厅,近距离感受“唐宫美人”的迷人魅力;敦煌博物馆带来日用家居、文具、配饰等一系列敦煌文创产品,让民众在展区游玩的同时,充分体验敦煌艺术的文化魅力。
除了荟萃中华手造、文创精品外,本届博览会还邀请俄罗斯、法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企业或驻华代表参展,展示各国特色手工艺品、文创产品及知名文化IP等,推动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拓展中外文化旅游产业的交流对接,促进各方资源互补、信息共享。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线下总展览展示面积近10万平方米,设置国际手造展区、中华手造展区、山东手造综合展区暨优选100精品展、沿黄手造展区等11大展区;线上建设网络交易、项目、直播、服务和宣传五大平台,打造“云上文旅博览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