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多元“非遗”聚于百年建筑 外国留学生“触摸”中华千年文化

导读 原标题:多元“非遗”聚于百年建筑 外国留学生“触摸”中华千年文化

原标题:多元“非遗”聚于百年建筑 外国留学生“触摸”中华千年文化

中新社太原9月23日电 (记者 胡健)彩雕葫芦、金丝珐琅画、古法斫琴、晋阳泥塑、杨氏花馍……23日上午,一场汇聚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展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开展。

来自非洲国家加纳的邓丽是太原理工大学的留学生,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可以吃的艺术品”。“这个花馍特别漂亮,没想到是馒头,竟然还可以吃。”在非遗杨氏花馍的作品前,邓丽看着眼前的两只孔雀形状的花馍,不禁感慨道。

2019年,太原理工大学面向外国留学生开设三晋文化课,作为该课程的线下体验内容,该校组织留学生实地体验山西非遗文化。据介绍,该校的三晋文化课分为煤文化、面食文化、醋文化、汾酒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和大院文化7门课程,为海外留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山西文化的窗口。

杨氏花馍传承人杨春梅介绍,在花馍的制作中,利用了水果、蔬菜特有的天然颜色,通过揉、搓、捏、擀等多道工序手工制作。通过花馍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作为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爱不释手的乐器。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就连制作古琴的技艺,也有专门的称呼——斫琴。

古法手斫古琴技艺传承人张浩向记者介绍,至今他仍沿用唐代保留下来的斫琴技艺和工序,采用鹿角霜、黄明胶加天然大漆进行合琴。槽腹内刷漆刮灰,此举有助于声音能量的保留,增加琴声的韵味。

本次展览汇聚了泥塑、面塑、花馍、彩雕、彩烙葫芦画、陶瓷书法、剪纸、古法手斫古琴、风筝制作、书画绣、金丝珐琅画、篆刻、老铁纸上烙画、晋派全形拓等22项特色技艺及其代表作集中展示。(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