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通讯:探访中国第七大沙漠深处的供电“铁军”:他们的青春在接触网上绽放

导读 原标题:通讯:探访中国第七大沙漠深处的供电“铁军”:他们的青春在接触网上绽放

原标题:通讯:探访中国第七大沙漠深处的供电“铁军”:他们的青春在接触网上绽放

图为沙漠里的供电“铁军”。 李爱平 摄

中新网鄂尔多斯9月24日电 题:探访中国第七大沙漠深处的供电“铁军”:他们的青春在接触网上绽放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在高约5米的铁梯四周,4名青年小伙子,每人守护一角,用力维持平衡。高空作业开始后,另两名青年人奋力攀登至距接触网约1米的高度,然后猫腰,系好安全带。

紧接着,这两名青年小伙子掏出随身携带的1根铜线,用老虎钳子等开始高空作业,3分钟后,他们将间距不到50厘米的两根特高压电线通过铜线给予连接。整个操作过程行云流水,如同一场杂技表演。

这是记者22日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发现最美铁路”主题网宣活动,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深处见到的一幕。

在现场进行高空作业的这些青年小伙子,是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包头供电段响沙湾供电车间(简称响沙湾供电车间)的工作人员,由于他们身经百战,被誉为“供电”铁军。

他们此刻从事的工种,在铁路系统中颇为陌生。

图为沙漠里的供电“铁军”。 李爱平 摄

24日,响沙湾供电车间副主任杜赫在受访时介绍,他的同事们从事的是一项为电气化铁路提供电能的接触网工作。

“接触网工作是铁路运输的幕后工作者,主要职责就是维护接触网设备,使之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为电力机车提供不竭动力。”杜赫透露,在过去10年间,他和同事们在库布其沙漠上得到了最好的历练。

杜赫透露,10年前,车间刚刚成立,条件异常艰苦,成为了大部分职工想都不敢想、谁都不愿来的“不毛之地”“职场禁区”。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杜赫在内的一群复转军人,让这里的情况发生了彻底改变。

他们利用工余时间平整院内的碎石地,运来了农家肥改善贫瘠的沙土;自己动手搭建蔬菜大棚,铺设暖气、水电管路,自学了24小时恒温种植技术;500平方米的硬化小院,1300多平方米的种植园和养殖园相继建成。

通过努力,这些供电“铁军”实现了沙漠上“一年硬化、两年绿化、三年美化、持续优化”的蓝图,真正把戈壁荒岛建设成沙漠绿洲。

图为沙漠里的供电“铁军”。 李爱平 摄

杜赫和他的同事们之所以对这份工作充满敬意,原因在于,他们的车间担负着内蒙古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包西线黄河大桥至汗台川北站间牵引供电设备的维护检修任务。

“包西线是国家八横八纵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响沙湾供电车间则承担着煤炭外运通道的电力保障任务。”杜赫透露。

在杜赫过去10年的工作经历中,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发生在2012年7月。

当时包西线遭遇特大洪灾,台川北站供电设备受到重创。

他形容,彼时,那条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干涸河道变成了湍急的河流,河水卷着黄沙、裹着树枝杂草打着滚地往下游冲去。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急得团团转时,杜赫站出来大喊:“当过兵的、会游泳的,咱们上!”

接着他拉起抢险绳索,不顾生命危险率先跳进洪坑,连游带爬地冲过20多米宽的河道,把绳索固定在河对岸,为抢修设备赢得了宝贵时间。

抢修现场,杜赫与同事们爬高坡、清淤泥、扛沙袋、立支柱、架电缆、调参数,肩膀磨破了皮,伤口被洪水雨水蛰得生疼,仍然连续奋战9小时,直到设备正常运行才在泥泊中“眯”了一会。

这次经历不仅使得杜赫在圈内人尽皆知,他还有幸被授予全国铁路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杜赫告诉记者,特别荣幸自己能在库布其沙漠深处成为一名供电“铁军”,这是自己获得殊荣的最大理由。

让杜赫和他的同事们幸福的是,如今这里的环境早已有别于此前的荒凉。

记者探访发现,现在的车间小院犹如一抹绿洲屹立在沙海之中,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霞光升起,这些供电“铁军”整齐划一的早操号子响彻黎明,寂静的沙漠、蜿蜒的铁路一瞬之间充满了活力生机。

9月下旬,随着天气逐渐转冷,作为“供电”铁军的他们,对于如何保证煤炭外运通道的电力设备正常运行,他们说:“时刻准备着。”

谈及过去10年在沙漠上的感受,该单位100多名供电“铁军”常说的是,“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杜赫解释,因为他们认定自己的青春正在接触网上尽情绽放。(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