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大江之歌”在沪开展 聚焦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导读 原标题:“大江之歌”在沪开展 聚焦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原标题:“大江之歌”在沪开展 聚焦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大江之歌”长江生物多样性主题展览在上海开幕 联想集团供图

中新网上海9月25日电 (记者 李佳佳)“大江之歌”长江生物多样性主题展览25日在上海开幕,尽现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之美、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与此同时,四集“大江之歌”主题纪录片也已陆续发布。该片是长江实施全面禁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系统针对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即从长江源头到长江入海口的生态环境与生物生存状态纪实纪录片。除长江保护外,本片涉及到的生态议题众多,包括“候鸟迁徙的一带一路”“城市野生动物”等,在赋予每个动物角色感的同时,还兼顾了长江、动物及人三个元素,用镜头诠释新视角下的长江保护与自然探索。

“高原游子”斑头雁一年一度一归乡,完成生命的延续;“雪山灵隐”滇金丝猴在云海雪山、迷雾森林间,过着如高人隐士一般的“隐居”生活;“江湖使者”长江江豚水中驰骋、纵横江湖;还有“百变星君”貉,适应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成为了“新公民”……展览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摄影作品,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纪录片片段,让观众身临其境,全方位感受瞬息万变的生命与亘古长存的自然。

据介绍,本次展览分为“大河奇观”“江毓万灵”“山河飞渡”“未来之路”四大主题,展陈面积约400平方米,生动展现万里长江生态环境与物种生存情况,致力于将自然之美、生物多样性之力带给观众。

长江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人类如何与城市野生动物和谐共存?让死去的动物“复活”一共需要几步?科技如何成为生态保护的“助推器”?围绕生态保护相关话题,本次展期内还举办了“大江之歌”长江生物多样性跨行业研讨会。地理系专家、科学院研究员、标本制作师、资深架构师齐聚一堂,讲述生物多样性保护背后的故事,呼吁更多人士加入其中,协调多方资源,助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为研讨会送上寄语:“长江是祖国大地上的东西大动脉,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用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性思想呵护长江母亲,创造出未来‘万里长江,万里生态’的新一代文明典范,让一条更美的长江流淌进每一个人的胸膛。”

研讨会上,联想集团资深架构师赵庆现场分享了自己与团队伙伴一同助力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豚智慧保护的幕后故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野生动物保护有了更多利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作为一家大型科技企业,联想集团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发挥自身新IT优势,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打造可复制的智能生态保护范例,共建生命长江。

2021年6月,联想集团与天鹅洲保护区达成战略合作,经过九个月的研发,正式向保护区捐赠了软硬件和运维服务一体化的新IT智慧生态保护解决方案。联想集团从打造本地数据中心、统一数据管理平台、智慧化监测数据大屏等维度提升天鹅洲保护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智能集成解决方案首次在江豚保护上投入应用。

此外,联想集团还计划探索将人工智能与长江江豚保护领域相结合,尝试运用新兴技术在江豚科研与保护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如通过AI算法助力研究人员更有效地获取、处理及分析野外江豚监测数据,未来还可以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保护手段,直接贡献于长江大保护的一线保护工作。赵庆表示:“我们期待通过科技实现传统生态监测手段的数字化,更能在数据采集、整理、分析、预测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智能融合,真正做到让数据会‘说话’、会‘思考’、会‘预判’。”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陆敏表示,“举办‘大江之歌’主题展览,向公众宣传与普及长江生物多样性及长江生态保护的知识,是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意识和发展理念的深刻体现。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与国家地理杂志和联想集团这样最富影响力的科学传媒和科技企业强强联合,参与到对长江大保护的公众教育中来,这样的合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国家地理·频道、联想集团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11月10日。(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