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德国慕尼黑的“95后”小伙“包子”——罗伯特·阿道夫(Robert Adolf)。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9月29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近日,来自德国慕尼黑的“95后”小伙“包子”——罗伯特·阿道夫(Robert Adolf)又探访了贵州黔东南苗族和侗族的几个村寨。通过视频和照片,他向观众展示了当地民族村寨特有的传统蜡染工艺和传统节日“六月六”的热闹场景。他的分享获得了数千粉丝的点赞和转发,而这已经是“包子”深入中国乡村进行纪录片拍摄的第3个年头了。
“来中国之后,发现自己有太多误解”
2017年,罗伯特在机缘巧合下来到中国工作,自此便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罗伯特的中文名字就源于他到中国后吃到的第一种美食——包子。
“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有种刻板印象,认为中国就是一个不太发达的大工厂,因为在德国使用的很多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但我来中国之后,发现自己有太多误解了,”“包子”说。“来到中国之后,我发现中国的城市不仅面积很大,是德国的好几倍,而且很有活力,环境也整洁。中国的乡村也越来越现代化了。”
谈到拍摄中国乡村的原因,“包子”表示,他也来自乡村,喜欢与自然同在的生活。长时间的田园生活让他对乡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对视频创作的热情和对乡村挥之不去的向往,促使他开始记录中国乡村的日常生活。
来中国5年多的时间里,“包子”一直在各地探寻不同的乡村文化。“刚开始,我会在工作之余去乡村拍摄美食短视频。我去过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探寻不同的乡村特色美食。后来我又留意到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真是太有趣了。”“包子”表示。
“包子”在贵州省台江县施洞苗族体验当地的姊妹节。 受访者供图
中国乡村不仅风景秀美,而且民风淳朴
“包子”说,几年的乡村纪录片拍摄经历让他明白,只有真正深入村民的生活中,才能深刻感受到村里不一样的美!“中国的乡村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民风淳朴。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村民邀请我去家里吃饭、做客,真是太热情了!”
“包子”告诉我们,在中国乡村走访的过程中,他领略过怒江的雄奇险峻,云南白族古镇的秀丽多姿,贵州加榜梯田的波澜壮阔。还认了无数干妈,干兄弟姐妹以及无数个姨妈。
他经常被村民邀请参加各种节日活动、跨年活动甚至婚礼庆典。比如,在广西黄洛瑶族村寨拍摄期间,他和同伴曾在“中国第一长发村”的阿嫂家借宿过几天。阿嫂不仅给他们介绍了当地女性独特的护发方法、特色民族服装的制作方式,还带大家去果园采摘当地种植的罗汉果、黄金果和百香果,邀请他们喝村民们用百香果手工酿造的酒。“村民们热情好客,让我们尽情吃了个饱。这些回忆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包子”表示,不少粉丝在看了他的视频后给他留言说,没想到中国的乡村生活如此多姿多彩,也非常想实地走一走。“包子”也经常会和父母、朋友分享视频,“我的父母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和乡村文化也很向往,他们很早就想来中国亲身体验了!”
“包子”拍摄的贵州梭嘎乡古朴神秘的长角苗。 受访者供图
“中国乡村邻里关系更亲近,想让更多人看见它的魅力”
谈到中德乡村的异同点,“包子”表示,在他看来,德国的城乡差异目前总体要比中国小一些。就生活质量而言,普通德国人生活在城市或乡村区别不大。即使生活在乡村,多数德国人也不从事农业,而是职员或者工人。德国城乡最大的区别或许在于,城市对于年轻人而言,更热闹些。
不过,中国乡村的生活条件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包子”说,村里的老人告诉他,现在医保等福利让乡村生活越来越惬意了。最让“包子”感到惊讶的是,中国许多村寨都在深山里,地势险要,但居然都铺上了水泥路。政府免费帮每家每户修建卫生间、厨房,还给村里建设了现代化的学校和宽阔的篮球场。比如,在贵州黔东南的平茶村,当地政府帮助村民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砖木吊脚楼,古色古香。还有不少地方政府免费提供搬迁房,给村民带来了更多方便和更多发展机会。
“包子”说,很多曾经发展比较落后的传统村落还搞起了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这既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也让很多传统工艺得以保留和传承。村里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因此转变思想,开始回乡创业。他们在获得不错收益的同时,还能兼顾家庭。
“中国乡村的网络也比德国好很多,”“包子”笑着说。“在我的老家,经常没信号,更没有5G。
“包子”还注意到中德乡村在邻里关系和人情方面的区别。“德国乡村一般每家做自已的事,不经常跟邻居来往。但在中国乡村,人们比较热情,邻里关系更亲近,家家户户经常一起过节日、办仪式,并互相帮忙。”
当被问及会不会一直在中国拍摄纪录片时,“包子”坚定地表示,“我会坚持的,直到拍完五十六个民族的美,不管用多少年。我来自乡村,也热爱大自然,那为什么不向世界展示中国这些有魅力的乡村和民族文化呢?”(文/文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