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10月2日电(奚金燕 施蕾蕾) 国庆假期,浙江省交通集团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大型设备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共同呈现出最美的劳动画卷。项目全线90个班组3500余名建设人员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开足马力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说起“建国”和“国庆”这两个关键字眼,总是承载着民众无限的爱国情怀。值此特殊时刻,不妨走进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工地上聆听“建国”和“国庆”们的故事。
“70后”徐建国:名副其实的“大工匠”
“70后”徐建国。 张涛 摄
浙江交工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S4合同段总工程师徐建国,也是杭甬复线宁波一期“徐建国党员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徐建国曾获全国交通建设工匠、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工匠、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30余项,牵头研发的创新成果中34项获国家专利,是大家眼中的“大工匠”。
说起名字的由来,徐建国说:“我是70年代初出生的,父母生活的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所以我的父母就把我取名‘建国’,这也是老一辈的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吧。”
徐建国的老家在浙江绍兴,从事高速公路建设行业近30年来,由于参建的项目遍布大江南北,每个国庆节他都和大部分的建设人员一样,选择在工地上过。从2018年来到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后,虽然距离老家绍兴不到100公里距离,可是每到节假日徐建国还是选择和工友们奋战在一线。
“目前项目正处于快速推进的关键期,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加快施工进度,我作为项目的技术骨干,当然要冲锋在前。”说起工程建设,徐建国总是侃侃而谈,然而一提到家人,他的眼里开始闪着泪花:“比起外地的工友,我离家最近,等忙完这一阵子,我再回去陪陪家人。”
“90后”刘建国:守好工人的“钱袋子”
“90后”刘建国。 王志琴 摄
中铁十五局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S3合同段财务部负责人刘建国是一名“90后”。
“在我这一代,叫‘建国’这个名字的确实不太多,但可能因为我的父母是铁道兵的缘故,心里总有着厚重的爱国情结,所以还是给我起了这个名字。”说起名字的由来,刘建国充满了感情:“一开始觉得父母给我起的这个名字太普通,不过后来参加工作后,可能是大家觉得比较亲切,总爱‘建国’‘建国’这么叫我,我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刘建国所在项目合同段有着近800名工人,确保第一时间将工人工资发放到位,是他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问起国庆期间是否可以适当休息时,刘建国却表示:“国庆节期间虽然不用去对接银行机构,但我们正好可以趁这个时间,到一线班组上摸排一下,看看工人们的工资是否有发放到位了,也看看大家有没有其他的需求。”
刘建国的老家在甘肃,是家里的独生子,从2013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湖南、浙江多地参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2018年来到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工作,由于两口子在工地上都很忙,6岁的孩子便只能送回老家由老人帮忙照顾。说起孩子,刘建国满脸自豪:“孩子跟着爷爷在老家很乖,现在每天都跟我们视频通话,等明年开始上小学了,我们准备把他接到身边来,这样我和媳妇就可以每天看到孩子了。”
“00后”刘国庆:“认真做好每一项操作”
“00后”刘国庆。 周小钱 摄
刘国庆是腼腆的“00后”小伙子,现在是宁波交工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S5合同段的安装起重工,长期的工地生活让他瘦削的脸颊上多了几分“阳光”的味道。
说起自己的名字,刘国庆讲起了这段“误打误撞”的经历:“那时候我爸帮我去报户口,才想起来还没帮我想好名字,想起我哥名字中有一个‘国’字,于是大家就说叫‘国庆’吧。就这样,我就取了这个名字。”
刘国庆的老家在河北邯郸,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18岁的时候就和老乡一起来到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工地,这一干就是3年多。就是这样的经历,让他眼神中多了几分超乎年龄的稳重。
问起工地上吊装操作的秘诀,刘国庆说:“其实也没啥的,就是多琢磨、不懂就问呗。还记得我第一次在工地吊盖梁的时候,看着这个‘大家伙’,心里其实还是有点慌的。于是,我就提前请教工地上的师傅,问清重量和尺寸,这样吊起来就能做到心里有数,收放自如啦。”就是凭着身上的这股子韧劲,刘国庆硬是混成了工地上的“老师傅”。
说起家里,这位二十出头的小伙笑着说:“我在这里干活,父母都很放心,既能学到技术,还能挣钱,家里还等着我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呢。”
这就是浙江省交通集团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工地上“建国”和“国庆”们的故事,项目上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施工人员,他们不畏风雨、不惧艰难,国庆佳节仍坚持奋战在项目建设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