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亮在裴寨村高效农业园查看葡萄长势。 刘鹏 摄
中新网新乡10月3日电 题:裴春亮的第四个“五年规划”
记者 刘鹏
太行山下的裴寨村在如期完成前三个“五年规划”后,昔日的穷山村已跃居“全国文明村”。即便如此,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仍未满足,当下,他正带领村民们稳步实施村里的第四个“五年规划”。
走进裴寨村,跨境电商小楼上的七个红色大字——“乡亲不富誓不休”格外醒目。这七个字,要从17年前说起。
地处太行山区丘陵地带的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土薄石厚、干旱少雨,曾是“省级贫困村”。“吃水要过箩,红薯当白馍,光棍排成队,冬天不穿鞋”,这是裴寨村旧时的写照。
2005年4月,已经率先致富的裴春亮在乡亲们的再三邀请下回村,并当选为村委会主任。那时,全村153户595口人、661亩耕地,粮食亩产不足千斤,村民住土坯房、喝地窖水、走泥土路。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裴春亮暗下决心,绝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乡亲不富誓不休”!这便是17年前裴春亮当选村主任后许下的誓言。
“老百姓的大事就是盖房子、娶媳妇。”在裴春亮看来,群众的生产生活如果得不到改善,只会越穷越乱。于是,他决定先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做起,自掏腰包3000万元为全村村民建造新居,让乡亲们住进了功能齐全、整洁美观的裴寨新村。
裴寨村跨境电商楼。 刘鹏 摄
“我是一个靠吃乡亲们百家饭、穿百家衣成长起来的农家子弟。”裴春亮告诉记者,为乡亲们盖新村是反哺报恩,但随着后来自己光荣入党又挑起了村支书的担子,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使命感愈加坚定。
从2006年起,裴春亮就带领党员群众一道制订实施村级发展的“五年规划”,并且每年都要与乡亲们“对对账”。目前,前三个“五年规划”已如期完成,修水库、发展高效农业、创办股份制企业……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裴寨村变了模样。
裴寨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刘鹏 摄
裴春亮筹资5亿元创建的多元产业并存的春江集团,让裴寨人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致富梦。时至今日,裴寨村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千元增长到2万多元,不但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文明诚信示范村”,2017年还被评为了“全国文明村”。
为了让裴春亮带领更多群众一起发展,当地政府依托裴寨新村,整合全乡11个行政村1万多人建成了裴寨社区。如今,在社区25米宽的商业街上,可以看到超市、饭店、蛋糕房等大大小小1000多间门店。
近年来,裴春亮还把生态低碳融入乡村发展,整村屋顶光伏项目每年可发电350多万度,户均年收益1200元,让太阳能照亮乡亲们的钱袋子;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当地红薯深加工产业,让红薯等特产变成高端商品,再到跨境扶贫电商,实现了“买全球 卖全球”的目标。据了解,仅红薯酸辣粉一项,村里2021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
正在建设中的裴寨产业园。 刘鹏 摄
对于裴寨村的发展,裴春亮并不满足于现状。为此,裴寨村经过研究后又提出了第四个“五年规划”。比如在党建方面,把党小组覆盖到产业上,全面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产业振兴方面,建设占地2000亩的裴寨社区薯品产业园,并在老村建设扶贫电商大厦,打造辉县市农村电商的孵化园,同时建设裴寨社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实施民俗文化、农耕体验等红色旅游项目,发展“游学研一体化”乡村旅游示范区;在农业生产方面,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配套建设全域土地灌溉管网,完善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在民生保障方面,新建一幢六层居民楼,满足新增人口的住房需求。
“凡事不怕慢就怕断,只有干才会变。”谈到裴寨村的未来,裴春亮说,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通过强党建、抓产业、上项目,努力把我们裴寨村建设得更美丽、更宜居,辐射带动太行山新乡段15万山区群众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