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武义香菇产业实现“全程托管” 菇农丰收又增收

导读 原标题:浙江武义香菇产业实现“全程托管” 菇农丰收又增收

原标题:浙江武义香菇产业实现“全程托管” 菇农丰收又增收

航拍被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覆盖的香菇大棚。 吴丁宁 摄

中新网金华10月4日电(董易鑫 陈文侃)这段时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上端头村的菇农傅杰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大棚采收。一朵朵鲜美的香菇生长在一排排菌棒上,傅杰望着这些“宝贝疙瘩”,脸上难掩笑意。

武义位于浙江中部。据考证,该县的香菇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代。1986年,在有关利好政策的实施和推动下,当地香菇产业实现了品种从少到多、种植面积从小到大、培养方式从传统人工到工厂化的跨越,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今,香菇仍是该县农业经济主导产业之一。

工作人员查看菌棒状态。 朱翚 摄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菇户发现香菇极易受季节和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产量、品质都不稳定。“过去,武义传统的种菇模式‘靠天吃饭’,采用露天、大棚等种植方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蔡为明介绍说,2008年,他和食用菌团队科技特派员将菇农的菌棒统一“搬进”恒温培养室,通过控湿、控温,基本解决了当地食用菌种植生产率低等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武义的香菇种植产业又迎来迭代升级——建立“料棒专业化集中生产、养菌出菇分户管理”的香菇生产新模式,即由当地政府投资建立香菇生产流水线、恒温大棚并创建食用菌公司,流水线和大棚以出租的形式交给农民种植香菇,香菇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公司+农户”形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销售。

上万块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为香菇大棚“遮阳”。 吴丁宁 摄

此举不仅稳定提升了农户的香菇产量、品质,食用菌公司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数据显示,武义目前共扶持主产乡镇建立规范化菌棒生产线19条,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技术惠及该县90%以上菇农。

捧稳香菇这一百年“铁饭碗”后,当地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民众增收致富。

长在菌棒上的香菇。 朱翚 摄

此前,浙江省首个“菌光互补”项目落地上端头村。近2万块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代替了香菇种植大棚的遮阳网,同时为大棚空调设备供电提供保障。

上端头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介绍说,该村香菇产业目前已形成亩产鲜菇超100吨、亩收入超100万元的“双百”科技项目,成为当地科技推广新型农业示范园。

上述“双百”项目在武义正在“复制”推广。据悉,武义已研发、建立日产2万个香菇菌棒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建成多个优质香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每年带动菇农户均增收超10万元。(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