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 阚枫)“极端天气的频发,可能是一个未来较长时间我们要面临的问题,大家要对此投入更大的关注。”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
今年夏天,中国南方经历了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长江流域发生严重夏秋连旱,有网友调侃“全球变暖年年喊,今年体感最明显”。
大众感受的“热”与全球变暖的“暖”之间有什么关系?许小峰说,人们常说的气候变化的确是以变暖为特征,但是这种“暖”跟今年民众感受到的“热”并不能简单划等号。
“以100年为单位,全球平均气温增高了1.2℃,这种变暖是一个缓慢上升过程,不是每天都能直观感受到,但是会反映在冰川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很多方面。”
许小峰表示,今年夏天,民众感受到的破极值的罕见高温,其实是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频次增加的结果。这种极端天气可能表现为极端强降雨,比如去年的郑州暴雨,也可能表现为极端高温少雨,比如今年南方发生的大范围严重干旱。
如专家所言,去年,中国北方降水量达到历史第二多,京津冀年降水量则为历史最多,河南等地还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民众疑惑,反常的极端天气是否会成为未来的常态?
“极端天气的致灾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而且呈现出异常特征。”许小峰举例,去年河南暴雨发生之前,1949年以来河南曾出现过5次全省性的强降雨过程,但去年的暴雨过程,河南累计雨量最大值、小时最大降水量及日雨量都大于上述5次过程,均突破极值。
他介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中,已经给出一个明确结论,即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增加,“比如,世界气象组织今年作出一个预判,高温天气或将成为欧洲夏季的标配,气候变化引发的高温频发趋势将至少持续至2060年。”
许小峰介绍,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的发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并非一年两年就能过去,今年是高温,明年会遇到哪种类型的极端天气尚难确定。
许小峰还提醒,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还会有衍生问题。例如,今年夏天的川渝地区的干旱,这里本来是水力发电非常丰富的地区,今夏的罕见高温少雨,猝不及防地导致了华西地区的水力发电紧张,对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
“千万不要认为气候变化只是一个温度问题,它会对人类生存带来系统性挑战。”许小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