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导读 原标题:山东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原标题:山东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 李明芮 摄

中新网济南10月9日电 (李明芮)记者10月9日从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文旅系统创新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2021年实现文旅产业增加值6867.2亿元(人民币,下同),占GDP比重为8.26%。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4519.7亿元,增长到正常年份2019年的1.1万亿元,年均增长13.7%。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国琳从5个方面介绍了十年来山东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她说,十年来,山东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整体走在中国前列,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十年来,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总体实力大幅提升,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作出积极贡献。培植“雁阵形”产业集群23个、领军企业17个,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7个、省级149个,尼山圣境、融创文旅城、青岛东方影都等地标性项目相继建成。全省5A级景区达到14个,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4个,旅游民宿集聚区16个。

十年来,山东省获得国家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38个,居中国第一。李国琳介绍到,山东围绕增强民众的文化获得感,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和民众满意度。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五级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山东省建有公共图书馆154个、文化馆15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82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5万个,各级各类博物馆647个。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王廷琦在介绍山东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相关情况时表示,山东“海岱考古”品牌持续擦亮,为实证中华文明提供有力支撑。该省深入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山东课题研究,西孟庄遗址、跋山遗址、稷下学宫遗址、赵家徐姚遗址、琅琊台遗址等取得重大考古发现,在实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构建山东古代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定陶汉墓、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章丘焦家遗址、滕州岗上遗址等,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省累计入选数量位居中国第四位。开展山东沿海、威海湾定远沉舰等涉水文物考古,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甲午海战研究提供了崭新资料。

文化创意产业和精品旅游产业被列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树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省文旅产业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作出了积极贡献。山东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上持续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文旅产业向现代化、智慧化、品质化转变。大力实施“旅游+”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业从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综合功能转型。持续完善产品供给体系,推出各类主题旅游产品(线路)2600余个,构建“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民众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在介绍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情况时说,该省各级文旅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该省非遗保护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非遗名录体系不断健全。山东省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居中国第二位),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88名,省级传承人424名,市级传承人2553名,县级传承人8025名。

发布会上,李国琳、王廷琦、孙树娥、付俊海还围绕山东省舞台艺术创作情况、山东旅游业发展情况、山东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的成果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