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在线发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供图
中新网广州10月10日电 (蔡敏婕 简文杨 唐小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0日发布消息称,该院团队领导完成了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通过研究表观基因组中鲜为人知的“暗物质”——CpG匮乏区的甲基化,开发了一项能准确识别早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的新型分子标志物组合MePEC。
上述研究的论文题目为《基于CpG匮乏区甲基化图谱的早期结肠直肠癌复发风险分型》,发表于肿瘤学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汪建平、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William M. Grady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一区副主任骆衍新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和共同高级作者,中山六院副研究员禹汇川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40%的患者表现为早期结直肠癌(I期或II期),这部分患者大多可通过根治性手术获得临床治愈,但仍有20%至25%的患者因肿瘤复发而死亡,识别这部分患者并给予手术后的辅助化疗至关重要。
目前,这部分患者的识别主要依赖于临床-病理风险因素,包括肠道梗阻、肿瘤穿孔、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分化、脉管癌栓、神经束浸润、微卫星稳定状态等。
研究团队分别构建了肿瘤和复发特异的DNA甲基化图谱,发现在肿瘤筛查和诊断中表现优异的甲基化特征与在肿瘤复发预测中表现优异的甲基化特征存在巨大差异,CpG匮乏区域的甲基化特征比CpG富集区域能更有效地预测复发,这些发现改变了既往对于肿瘤标志物的认知。
基于这些发现,团队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了MePEC分型,然后使用QASM技术实现快速、灵活和经济的检测,最后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合力完成应用和验证,在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实现高复发风险的准确预测。
据介绍,MePEC分型可用于区分不同复发风险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识别出可受益于辅助治疗和密切随访的患者,为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在目前结直肠癌分子分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精准的细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