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新(左一)与农户们。 沈卫新 供图
中新网湖州10月11日电(施紫楠 邵鼎 谈杨苏)在浙江省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时常能看到一位身背草帽、脚穿布鞋的“农村大叔”穿梭于各个科技大棚内,时而记录参数,时而对身旁的年轻人叮嘱几句。
他叫沈卫新,是一位与农业打了30多年交道的农技专家。作为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园艺所所长,沈卫新总是习惯于在大棚里用实践检验着自己的科学判断。
作为亲历者,沈卫新见证着湖州农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他深刻感受到,随着创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农业领域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改革活力。
1991年,沈卫新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物保护专业毕业,来到湖州市农科院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从此开始了与农业的不解之缘。
“年轻时怀揣着梦想和抱负,有股子热情,但当问题真正出现时,才发现农业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沈卫新说。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最让农民头疼的,就是病虫害。刚参加工作时,沈卫新的工作便是找出病虫草害对农作物危害的规律,从而进行有效防治。
但在实践中,沈卫新却发现现有的病虫害文献资料十分有限,当问题真正发生时,大家往往是手足无措。
沈卫新(左)正在做研究。 沈卫新 供图
“2005年开始,湖州水稻条纹叶枯病开始发生,但是农户普遍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那段时间,沈卫新在资料室和田间地头来回奔波,在一次次反复实践中找到了病虫综合防治和可持续控制技术。
这次经历让沈卫新深刻认识到,农业要发展,方方面面离不开技术,只有源源不断创新,才能兴旺一方农业。
多年来,沈卫新将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有效结合,充分发挥科技的创造力,推动农业体系内的诸多改革。如今,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科技特派员,瞄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和团队积极开展精准产业帮扶行动。
针对湖州市蔬菜病虫害研究相对薄弱和瓜菜品种不丰富的生产现状,沈卫新带领课题组开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果蔬地方种质资源收集和种质创新等研究,探寻挖掘了太湖百合、太湖香瓜等多个濒临绝迹的湖州地方特色种质资源,进行恢复性保种生产,为保障和丰富民众菜篮子不懈努力。
截至目前,沈卫新参与研究的科研成果推广面积累计达5264万亩次,净增效益超17亿元。
“科技不仅影响着农产品的发展,也改变着以往的生产模式和发展理念。”多年来,沈卫新主持或承担完成18项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出版植保书著7部,参与起草制定省、市地方标准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
展望未来,沈卫新坚信,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农业发展又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契机,“新形势下,我将继续坚持知行合一,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勇当乡村振兴排头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