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基层村干部的“浙十年”:我在乡村体验“数字生活”

导读 原标题:基层村干部的“浙十年”:我在乡村体验“数字生活”

原标题:基层村干部的“浙十年”:我在乡村体验“数字生活”

曹春凤为村民提供服务 曹春凤 供图

中新网湖州10月12日电(施紫楠 姚思思 徐震)每天早上8点,曹春凤都会在家门口扫一辆共享电动自行车,来到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上班;午休时间在手机上订好菜后,下午5点再来到村里的淘菜菜网点取菜。

今年55岁的曹春凤,是土生土长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人,2021年11月从村妇联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后,转身到五四村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当起了“站长”。

“十年前的我,靠‘双腿’奔走在一线为村民服务;今天的我,继续通过‘指尖’服务村民。”曹春凤感慨,这一切皆得益于近年来五四村数智乡村建设带来的改变。

曹春凤为村民提供服务 曹春凤 供图

1988年,曹春凤来到五四村上班。当时,做民众工作要靠双脚挨家挨户走。

“2019年,我们村首创一图感知场景,运用‘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和人工智能分析,统一遥感地图服务,实现治水拆违、村民一生事等9大类基层治理问题点位的全面发现和自动归集。”曹春凤说。

有了这张“图”,曹春凤点点鼠标,就能看到五四村的各个角落,快速处置问题。谁家有矛盾、哪里有垃圾抛洒现象等,她能第一时间精准地赶到现场。

曹春凤介绍,该村家家户户的电视机都关联了这张“数字地图”,村民们只要打开电视,就能看到村子政务信息公开,家门口的数字化IP广播等也一应俱全。

2019年,五四村有了浙江首台乡村5G无人驾驶微公交。“无人驾驶安不安全?会不会失控?”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搭车买菜,曹春凤成了最时髦的农村阿姨。

疫情发生后,防疫抗疫成了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而五四村依托“数字地图”,创新推出“健康码+地名”模式,通过“数字乡村一张图”系统,马上就能查到游客或村民是否途经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从一开始的没日没夜查验健康码,到后来的大数据系统‘一图掌控’,可以说是真正解放了基层村干部的双手。”曹春凤说。

如今,五四村把全村数据融入浙政钉2.0,村民们不用什么事都往城里赶,在家就能办好各项业务。比如村里的小年轻要组建家庭,依托浙里办,从结婚预约登记到小孩出生、再到入园读书,已形成一条完整的服务链。

作为一名村干部,曹春凤见证了五四村因数字化改革带来的变化,也充分享受到了数字生活的便利。

“现在的生活跟十年前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每次跟远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分享村里的变化,儿子都觉得惊奇不已。”曹春凤工作的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虽然只有小小的20平方米,却有自动快递柜、售货柜、售药柜和体检设施,是村民平时享受数字服务的场所。

曹春凤说,虽然她有下班时间,但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却不打烊,“哪怕是在半夜,村民或者游客只要用微信扫一扫,就能进门享受各项服务。”

近两年,五四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2021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为了服务好游客,24小时云诊室由此诞生。

“我们村与卫生院、县级医院都存在一定距离,延长村卫生室服务时间是不少村民尤其是游客的期望。借助数字化手段,村里建设了24小时云诊室,数据与卫生院联通共享。”曹春凤说,村民或游客在24小时云诊室自检后,可与卫生院的值班医生远程问诊。

“过去的十年,我在五四村见证数字化改革带来的变化;未来十年,我将继续享受‘智慧生活’带来的红利。生活在农村,我很幸福。”曹春凤说。(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