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显示,自1970年以来,监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据——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平均下降了69%。《报告》强调,当前自然生态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必须采取变革行动,扭转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
资料图:非洲大草原夕阳下的野生动物剪影,三只长颈鹿排成完美的队形穿过地平线。据悉,这些图片是由来自南非德班的摄影师Mark Nicholson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拍摄到的。 图片来源:ICphoto
报告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数由伦敦动物学会提供,监测对象包括5230个物种的近3.2万个种群,监测数据规模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该指数显示,热带地区野生脊椎动物种群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下降。
地球生命力指数显示,自1970年到2018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监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94%之多。在所有监测物种种群中,淡水物种种群下降幅度最大,在短短几十年间平均下降了83%。栖息地丧失和迁徙路线受阻是洄游鱼类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
报告还指出,在世界范围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地的退化、开发、外来入侵物种、污染、气候变化和疾病。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非洲野生动物数量下降了66%,亚太地区野生动物数量整体下降了55%。
报告提出,提升环境保护和自然恢复水平,更可持续地生产和消费食品,以及快速和深入地推进全产业脱碳,是缓解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双重危机的重要途径。为此,报告呼吁政策制定者实施经济转型政策,充分评估自然资源价值。
WWF全球总干事马克•兰博蒂尼表示:“我们正面临着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来自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双重危机,这对人类当代和后代的福祉造成了威胁。”
伦敦动物学会自然保护与政策主任安德鲁•特里说,一半的全球经济以及几十亿人口都直接依赖于自然。阻止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丧失,恢复重要的生态系统,必须成为全球议程的首要事项。
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表示,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各国应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思路,做出促进自然向好的政策承诺和行动安排,引领全球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扭转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