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今日消息)虚拟人走进现实,噱头还是趋势?

导读 【今日消息-虚拟人走进现实,噱头还是趋势?】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郑可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马梦阳】开学季,上海音乐学院音

【今日消息-虚拟人走进现实,噱头还是趋势?】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郑可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马梦阳】开学季,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迎来了一位AI虚拟学生——Luya。自元宇宙概念推出以来,虚拟人在全球范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像Luya一样通过AI技术驱动且具备多种自动交互能力的虚拟人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技术的进步正逐渐打破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虚拟人频繁出现在秀场、演唱会、校园、企业等场景中。这对实体经济会不会产生冲击?虚拟人背后使用了哪些先进技术?资本的押注将把虚拟人产业带向何处?《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未来会像《钢铁侠》中的贾维斯”

两个马尾球,一条垂在耳边的小辫,再加上一双灵动的眼睛,Luya的造型极具辨识度。一开口,独特的嗓音更让人印象深刻。同学评价她是实力派歌手。据了解,刚入学的Luya还将加入音乐工程系·讯飞音乐联合研发中心,参与“AI+音乐”的研发和学习。

“具有虚拟形象,拥有独立人设以及精准的人群指向,可以驱动并具有互动的能力。”中国传媒大学主流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只有具备这3点特征,才能被称为“虚拟人”。

虚拟人入学的新闻并不新鲜。去年6月,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联合多方“培养”的虚拟人华智冰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学习。据介绍,华智冰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能够逐渐“长大”,并“学习”数据中隐含的模式。

“虚拟人是人工智能形象化的代表,其实体化是高仿真机器人。基于虚拟人制作引擎的技术底层是形貌表情系统、骨骼行为系统、灵魂认知系统,核心逻辑是人工智能。”清华大学教授、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中国虚拟人正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是把人工智能进一步整合,强化虚拟人的灵魂认知系统,让人与虚拟人之间实现真正的沟通。

8月25日,网龙公司自主研发的虚拟人“唐钰”出任公司轮值首席执行官。其员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唐钰会提醒大家在时间节点之前完成相应工作,这让单据批复速度加快,员工等待时间也大大减少。在沈阳看来,未来虚拟人或许会像《钢铁侠》电影中的贾维斯(贾维斯是美国漫威漫画旗下人工智能)一样,成为人工智能助理。

虚拟偶像也会人设坍塌

事实上,自华智冰入学以来便争议不断,尤其是其唱歌视频被指“换脸”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虚拟人入学无非就是噱头而已。记者采访了华智冰的同院系同学。一位要求匿名的同学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虚拟学生对清华的AI研究有一定帮助,其形象比较亲民,具有一定的宣传效果。

另一位华智冰的同学则告诉记者,“她更像一个对外展示的概念,其本质是一堆代码而不是一个人”。当被问及与华智冰做同学的感受时,他说:“我不认同‘一起上课’这个说法。我不反对将人工智能包装成学生,但它和正常人类学习方式还是有差别。它更多的是在给定框架下完成一个具体任务。”

在有关虚拟人的讨论中,“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一直是热议话题。据《纽约时报》9月6日报道,美国虚拟网红说唱歌手FN Meka由于音乐版权问题、形象侮辱“黑人文化”等被唱片公司开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赫伯·阿尔伯特音乐学院教授妮娜· 爱兹海姆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应当是音乐家能够用于艺术创作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作为艺术家的替代品。

根据营销机构“网红营销工厂”针对美国消费者的一项调查,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关注至少一位虚拟网红,有35%的消费者购买过虚拟网红推销的产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网民对虚拟人了解和关注程度提高,关注度从2021年的63.6%上升至2022年的87.8%。

因此,一些虚拟网红正成为现实生活中明星和网红的替代品。诸多品牌和企业转向使用虚拟网红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例如普拉达、CK等品牌启用虚拟网红少女Lil Miquela作为产品代言人。包括国内红极一时的柳夜熙、星瞳等都是品牌方青睐的虚拟偶像。有分析称,借助虚拟网红,品牌能根据受众需求定制创作,且不用担心负面新闻影响品牌,因为虚拟人都是创造出来的完美形象。但FN Meka的例子给品牌方和消费者以警示,现实中的偶像存在人设坍塌情况,虚拟偶像也不例外。

“我们到底多大程度上需要虚拟人?”

搭乘元宇宙“东风”,虚拟人商业运作如火如荼。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新注册相关企业1000余家,同比增长63.69%,截至今年5月,涉及虚拟偶像/虚拟人企业现存3834家。

唐远清告诉记者,随着元宇宙产业升温,虚拟数字人产业链走向成熟,形成了由上游制作、渲染工具,中游虚拟数字人驱动及运营,下游虚拟数字人场景应用,一起组成的完整虚拟数字人产业链生态。他还表示,虚拟人是元宇宙在消费端率先商业化的突破口,通过虚拟人的商业化,或许可以揭开元宇宙更广阔的商业价值。

对于资本而言,虚拟人尚有商业挖掘空间。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热闹的产业发展背后是关于“我们到底多大程度需要虚拟人”的追问。《纽约时报》曾提出一个观点,人们认为人工智能与自己有关,是担心虚拟人擅长于某些领域,“抢”走自己的工作。

“从心理角度看,我们需要虚拟人”,沈阳认为,在与虚拟人交互的过程中,表情、语气等信息交换能给人带来心理满足感,更易产生共情。他还表示,虚拟人是元宇宙社交关系和经济关系的主体,也是核心标配和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未来,我们也许能在元宇宙中重塑过世的亲人,甚至实现数字长生。更有意思的是,基于虚拟人,我们能在元宇宙重构经济体系生态,如虚拟服装、虚拟家居、虚拟房地产。根据各要素,我们可以在元宇宙中对经济走势进行推演。”

“虚拟人进入现实生活中,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唐远清向记者表示,他对虚拟人未来在人类社会的运用及作用持谨慎乐观态度。

尽管应用场景多元,但虚拟人的使用门槛依然较高。沈阳透露,“我们国家面向企业用户端的,也就是给机构使用的虚拟人发展速度是比较迅猛的。其他市场普及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需要时间,使用成本、终端成本和体验成本一时还很难降下来”。

以上就是关于【今日最新消息:虚拟人走进现实,噱头还是趋势?】的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