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郧县人”3号头骨又有哪些新发现?】
“郧县人”3号头骨,虽然尚未完全出土,但已被国家文物局评为考古新成果。“郧县人”1号、2号头骨,在30多年前被发掘,3号头骨今年又在同一地层被发现。新闻1+1邀请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共同关注:“郧县人”3号头骨,又有哪些新发现?
“郧县人”3号头骨挖掘,考古队忍住好奇心“精耕细作”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 高星:考古队确实是忍住好奇心在进行精细发掘,现在的田野考古要求我们用一些高科技手段非常精细地发掘。不仅仅是把“郧县人”3号头骨给发掘出来研究它的形态,还要研究头骨埋藏的状况、遗址形成的过程,包括周围土体可能都会包含其他人类的遗存,一些微体的比如说遗传物质,有些材料已经被降解,但是只有经过精细地发掘、提取这些样品进行高科技分析,我们才可以把看不见的一些信息提取出来,而且能够知道这个头骨与其他骨骼到底怎么埋藏,为什么在这个遗址里出现,与其他的文化遗存有什么样的关系。
“郧县人”3号头骨,靠什么判断距今约100万年?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我们从形态上观察,这个头骨具备一些直立人的形态特征。比如说他的颅型已经出露,他的眉弓、前额部分都显示直立人的一些特征。但年代信息并不能从这些化石本身直接分析出来,我们是参照了以前发掘出土的1号、2号头骨的年代数据。因为那两具头骨出土以后,考古学家后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遗址区进行系统取样测年,主要是用古地磁的方法来测定它的年代,大概是在80到110万年之间。另外学堂梁子遗址它的地层堆的情况,还有埋藏的哺乳动物化石,我们叫做生物地层,也会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时代信息。所以综合地质学和测年的结果把它推到100万年左右。而第3具头骨与第1、第2具头骨的共生关系,它的同层关系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第1、第2个头骨的年代也就代表了第三具头骨的年代。
“郧县人”3号头骨挖掘,能复原100万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吗?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 高星:我们现在看到的证据就是存在人类的头骨,还有就是一些动物化石和石器。从这些石器来看,都是当时的人类从附近的河滩上搬来的卵石来加工成器,用来狩猎采集,尤其来肢解动物。当时的人类应该是猎者,或者是捡拾其他食肉动物所猎杀的一些食草动物的遗骸,所以肉食应该是当时人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营养源。我们从遗址现在埋藏露出的情况看,动物化石是集中在一个区域富集的存在,而且这些化石存在一些杂乱无章的现象,大部分都是支离破碎,以肢骨和头骨的部位为主,而且主要是大型的食草类动物,食肉动物非常少。从这些迹象来判断,它应该是人类猎杀动物、肢解动物、消费动物的一个场所,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集中堆放的一些动物,是当时人类消费食物之后的一个垃圾堆。人类当时就应该在汉江边上,在一个旷野的地方狩猎采集,在这儿生产生活,生儿育女。
百万年前的“郧县人”头骨,无法推翻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共识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最初的人类从非洲起源,这应该是达成了学术的共识。因为在非洲已经发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类历史达到700万年,所以700万年到600万年到4、500万年到200万年,非洲都有一系列的证据。而非洲之外人类遗存的证据,只是在200万年稍多一点,主要是在200万年以内。所以我们这个遗址发现的距今100万年的人类化石,无法推翻非洲人类起源六七百万年的历史。
发掘“郧县人”头骨的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具有怎样的价值?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 高星:遗址不仅仅出土人类化石,还有大量的动物化石,而这些动物化石反映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还有就是石器,能够反映当时人类工具的技术,人类的文化特点以及适应生存的能力。另外我们在遗址周边做过大量调查,发现在很多坡地梁子上都有动物遗存和石器。也就是说,遗址所在的区域当时是人类频繁活动的区域,而且有的遗址年代会跨越不同的时段,这个区域很可能会建立起人类生存演化的一个历史长线图景,能够在这个区域建立起一个序列。
“郧县人”3号头骨后续挖掘,还能发现什么?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 高星:各种可能性都会发生。首先就是更多的人类化石,我相信肯定会被发现,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现的问题。另外就是现在发现三具头骨,那有没有颅后骨,有没有其他的部位。假如我们发现一个腿骨,我们对身高的情况,就可能会有更精准推测。还有就是更多的文化遗存,比如说现在还没有发现用火的证据,这个时期在非洲、欧洲已经有人类用火的证据出现,那我们这个区域远古人类会不会用火,这也是一个疑问。
以上就是关于【今日最新消息:“郧县人”3号头骨又有哪些新发现?】的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