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⑲】山西:奋力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⑲】
说起山西,人人都知道她是个煤炭资源大省。殊不知,她的文化积淀也非常深厚。
山西,又称“三晋”。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从夏王朝都城,到大唐龙城、佛教圣地,再到北魏平城、明清故居……历史悠久的古建筑遍布全省,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村一城,都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故事。所以,山西又被称为“大地上的中华文明博物馆”。
如何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近年来,山西统筹推进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文化人
9月11日,是裴武杰的新婚之日。一对新人,一方泥砚,两枚指纹错落相叠其上,化为心形模样。
作为山西运城新绛县澄泥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裴武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下人生最重要的时刻。
裴武杰的老家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是“中国宰相村”。从闻喜县城出发,20分钟便来到绿树掩映的裴柏村,没有想象中名门世家的雕梁画栋与恢宏建筑,只有“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的家风家训浸润着眼前这座质朴整洁的村落。
“家乡的人文山水早已为我绘就了‘图纸’。”裴武杰说,传统技艺同现代审美相融,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山西文化的魅力。
他设计制作的《表里山河》文房套装,墨汁在“河道”里蜿蜒流淌,犹如母亲河的奔腾流水;层峦叠嶂则用澄泥特有的质感和花纹呈现,彰显着黄土高原的苍茫力量。
“我们坚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努力保护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刘永生告诉记者。
近年来,山西编制实施系列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推进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立山西工美产业联盟,举办山西非遗博览会、文创设计大赛、工艺美术博览交易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刘永生说:“截至今年8月底,山西累计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82项,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而在晋城市阳城县洪上村,书籍成为照进王海霞生活中的一束光。
“我和书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了。”回想起2020年世界读书日的阅读活动,王海霞不由感叹。
那场以“让阅读滋养心灵”为主题的活动,有两万多人参与,成为打造“书香阳城”的开篇之作。
微波轻荡,潋滟千里。从此,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在阳城开展起来,阅读、朗诵、讲书,书房、书吧、书屋,犹如一道道犁铧,耕耘在人们的心田。
不止阳城,山西全省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25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6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万余个,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
更让王海霞感慨的是居民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她说:“多一个书房,少一个赌场。多一个文化站,少一个是非圈。读书多了,争吵少了。修养好了,烦恼少了。”
以文惠民
已是秋日,知了依然在不知疲倦地叫着。连日来,90后蒲剧演员杜丽娜,一直跟着山西省蒲剧艺术院送文化下乡。她和同事已辗转了10多个乡村,一天两场戏,一演就是3个小时。无论她们走到哪里,都会被戏迷围个水泄不通。
杜丽娜,这个看起来纤瘦弱小的姑娘,是蒲剧《挂画》踩跷唯一传承人。刚刚在“2022首届蒲剧艺术周”上,和9位蒲剧优秀青年演员一起荣获“艺术传承新人奖”。
当年的“小梅花”已成长为角儿,今天的“小梅花”正含苞待放。
8月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佩花晚会举行,山西9名小选手获得“小梅花”称号。
山西把戏曲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光大,作为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义务,推动26个戏曲濒危剧种恢复发展,目前累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19个,中国戏曲“梅花奖”49朵居全国第一方阵,“小梅花”241朵位列全国第一。
让艺术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山西从来不缺少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只需轻轻一点,便可享受一场视听盛宴。7月5日至31日,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云端”绽放,荟萃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美术、书法等艺术精品,其中包括92台近年来新创的舞台剧(节)目,以及850件美术书法篆刻作品。
“小屏幕”就是“大舞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日,艺术节关注和参与累计总人次约6100万,其中直接参与艺术节各项活动累计总人次近2800万。
线上精彩纷呈,线下热火朝天。为了让群众多看戏、看好戏,2017年起,山西将“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列为全省民生实事之一,2020年又扩展提升为“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
为此,山西每年调动全省近600个各级各类文艺演出院团和1万余名演职人员。几年来免费送戏下乡7万余场,观众4547万余人次。
以文兴业
有人说,山西的万种风情,都蕴藏在大大小小的文物古迹里了。
中国仅存的3座唐代木结构建筑,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1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3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1千米历代长城,2278处革命文物,2888座古戏台,28027处古建筑,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320余万件可移动文物,元代及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约占全国80%以上……华夏文明的密码尽数藏于这些数字之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才能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
如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2017年,山西作出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战略决策。作为基础性工程,将打通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大通道,建成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三条全国一流的旅游公路。
这三条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3000多公里,覆盖全省11市的117个县(市、区),连通174个A级以上旅游景区,726个非A级旅游资源,让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文物古迹、村落民居、迷人风光不再遥不可及,让说走就走不再是梦想。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四小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山西全省累计建成“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示范段28个2700公里,同步建成慢行步道483公里、驿站59个、观景台103个、房车营地36个。
随着公路的延伸,大美晋阳、长城内外、边塞古韵、秀容热土、吕梁人家、古村新韵、太行深处等美丽乡村旅游精品自驾线路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山西各地及景区景点也从业态融合、产品供给、配套服务等方面抢占先机,探索各类旅游要素的有机整合,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季节游”到“全时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本报记者 杨珏)
以上就是关于【今日最新消息:【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⑲】山西:奋力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转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