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秦岭科考:人工养殖与保护并行 重建朱鹮种群】
大熊猫、川金丝猴、朱鹮、羚牛被称为“秦岭四宝”,也是此次正在进行的秦岭多学科综合科考的重点。朱鹮,因为美丽的颜色、优雅的姿态、富有感染力的鸣叫声,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祥瑞之鸟”。如今,这种珍稀的鸟类,在秦岭的许多地区不仅寻常可见,而且与当地老百姓也形成了和睦比邻、默契共生的关系。
最近,位于秦岭宁陕县华严村的种植户张林坤,在自己家的荷塘里,“捡”到了一只受伤的朱鹮,并对其进行了及时救治。
据了解,朱鹮这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珍稀罕见的鸟类,在宁陕县等地的老百姓认知中,几乎是跟喜鹊熟悉度差不多的鸟类邻居,虽然备受喜爱却并不神秘。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记者看到居民区附近的山坡上,一棵树上被朱鹮筑了十几个巢,随时可见有美丽的朱鹮羽翅翩跹,缤纷来去,在天空划过。
村民 张林坤:这个树上有十几只吧,每天基本上都在这,然后基本上说我们这老百姓和我们平时对鸟,朱鹮看着就常态化了,我们也不会刻意去观察它们,对吧?也不会打扰它们。
据了解,朱鹮有集群而居的习惯,通常一棵树上一住就是十几只。同时还有同类邻居们栖居在附近的树上,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一棵棵邻近村庄、奇特又别具风景的“朱鹮树”,让村居田园散发着别样的灵动魅力。如今在宁陕县内,遇见朱鹮已是件平常的事。
人工养殖与保护并行 重建朱鹮种群
20世纪60年代,朱鹮被认为已经野外灭绝。在我国科研人员们锲而不舍的追寻下,于1981年在秦岭地区发现了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如今40多年过去,在相关部门的有力保护下,朱鹮数量从最初的7只增长到现在的7000多只。
当前的秋冬季节,在陕西省宁陕县等地区,科研团队正忙着做朱鹮的秋冬季摸底调查。调查的数据来源除了依靠日常观察拍摄、红外相机采集到的影像,还有一个极为重要且独一无二的数据库,来自朱鹮佩戴的GPS卫星追踪环志。
那么,这些环志又是以什么方法佩戴在朱鹮的腿上呢?科研人员介绍,佩戴环志的朱鹮,大多数来自人工养殖,是在朱鹮与工作人员建立充分信任、十分配合的前提下佩戴上了这种太阳能供电、可以持续工作数十年的鸟类环志。此后,环志朱鹮的迁徙路线、生存状况等都会在可监测跟踪的范围之内。通过环志,不仅促进了对朱鹮生活习性的科学研究,也为通过人工进行朱鹮养殖、重建野生朱鹮种群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人工养殖和放飞,只是重建朱鹮种群的一小部分工作,在它们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人为扩建朱鹮的栖息地,让它们能够获得广阔隐蔽的休憩场地、充足安全的食物,才是保证朱鹮种群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条件。而目前,这项工作只限于对农田的改造。
朱鹮养殖的过程曲折艰难,从一只由科研人员精心照顾下长大的家养朱鹮,到具备野外生存和繁殖能力的朱鹮,科研人员需要经历反复的观察摸索和漫长的驯化过程。同时,生态保护和当地的农业发展,也在亟待着更为完善规范的机制来逐步调顺,达到并重并行。
历经多年全民保护与人工养殖,朱鹮种群的恢复成果十分显著,已经在宁陕县等地建立了数量可观且稳定增长的种群,而且分布范围也在不断扩散中。
如今,无论在地球上什么地方,人类能看到的每一只朱鹮,都来自陕西秦岭。在秦岭的天空,朱鹮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保护朱鹮成为中国拯救濒危物种的典范。
以上就是关于【今日最新消息:秦岭科考:人工养殖与保护并行 重建朱鹮种群】的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