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中国“吸管大王”,参与全球标准制定】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杨沙沙】也许你没有看过前几年大火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也不知道剧中商人陈江河原型部分源自义乌商人楼仲平,但你的生活可能和楼仲平创立的企业息息相关——你喝奶茶、饮料时使用的很有可能是双童吸管。这家吸管行业的“隐形冠军”,几乎参与全球吸管产业所有的标准起草和制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楼仲平反复强调,双童只是中国制造业非常小的一粒尘埃。作为义乌最早的一批“货郎担”,从做不值钱的吸管起家,到现在经营集多种投资于一体的企业,楼仲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做吸管是时代产物
今年的“世界超市”义乌格外火。眼下,欧洲冬天指望义乌生产的“取暖八件套”,世界杯也大量进口义乌奖杯、奖品,更早之前,一艘艘货轮满载着圣诞季用品从义乌驶向欧美……面对《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义乌商人楼仲平打开回忆。1978年年底,楼仲平开始挑“货郎担”谋生,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干起“鸡毛换糖”的生意,用红糖等低廉物品,换取老百姓家中的鸡毛等废品。
从1978年到1991年,楼仲平干了二十几个行当。1993年,在义乌摆摊卖吸管的楼仲平,意外得知有人要出手一套旧的吸管设备,他就把这套设备兑了下来。租下两家民房,楼仲平的家庭式吸管小作坊开启了“前店后厂”的模式。
在采访中,楼仲平多次说,做吸管是时代的产物。和很多义乌人一样,楼仲平顺应时代大潮;但和很多商人也不一样,楼仲平眼光更远。1995年,楼仲平掏1万块“天价”买了电脑,他学会上网,打开通向世界的小窗口。1998年,楼仲平的吸管工厂已经拿下“双童”商标,通过互联网寻找订单,由此双童吸管完成第一次转型。
“我通过互联网找到国外的顾客,国外的顾客反过来也影响我的一生。”楼仲平称,自己是互联网的“原著民”,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为了让企业活下去,他一本本地啃西方管理学、经济学的书,想尽一切办法跟上时代的变化。
果断放弃大客户
国外客户多了,但楼仲平发现,高回报并没有来,一个极端现象出现——整个工厂的产能被境外大客户垄断,利润却越来越薄。
“做生意很容易贪大求全。”楼仲平回忆,当时奥地利一家企业一次性下单70个货柜,“什么概念?我们工厂所有的机器运转起来,要4个月才能完成这家企业的订单。”大订单却没有带来大利润,因为这些客户每次下单都要压价。几年后,楼仲平发现成本可降的空间已到极致,“当时我们已被大客户绑架”。
2003年11月,楼仲平终于痛下决心,放弃了最大客户,基本转向国内市场。楼仲平说,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意气用事。双童当时已搭载国内多个互联网平台,国内小客户个性要求高且多,渠道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净利润回升到20%左右。
2019年出版的《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将双童吸管收录到“中国隐形冠军样本”。该书的作者德国人赫尔曼·西蒙与楼仲平在成书前后多次交流。赫尔曼·西蒙认为,在吸管这个高度同质化的市场,双童不仅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市场份额,同时凭借其持续的研发和创新,实现了比平均水平高几倍的利润率。
向制造服务业延伸
该书还列举了一个失败案例:广东省曾有一家从事指甲钳生产的企业,曾占据全球领头羊位置,但受人工成本等影响,最终该企业止步于2014年前后。
双童如何避免同样的命运?楼仲平回忆,2014年,双童销售额增长达37%,此后3年,销售额直线下滑。楼仲平告诉记者,随着义乌生产要素成本提高,传统经营模式经受巨大挑战。
经过思索,楼仲平和团队达成一致,以双童吸管作为母体,向制造服务业延伸。楼仲平认为,双童积累的客户不仅买吸管,还要买吸管之外的产品。目前,双童从销售经营体孵化出的创业体,主要“挖掘顾客未被满足的需求”,双童旗下已有5家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
明年是双童创立30年,楼仲平告诉记者,按照西方管理学的说法,现代企业的年限少于人的自然年限,人有百年,企业少有百年。面对年轻团队持续增加的成长诉求和期望,这位靠“鸡毛换糖”起家的义乌商人认为,作为时代的受益者,自己有责任让更多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以上就是关于【今日最新消息:中国“吸管大王”,参与全球标准制定】的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