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精益求精,为了轧钛技术升级(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匠心故事⑦)】
图①为湖南湘投金天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的钛带卷产品。
图②为工作中的张普全。
湖南湘投金天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钛”——一个听起来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这种金属常与航空、军工等“高精尖”领域相伴,但在民用领域,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身边的眼镜架、手机、手表,到建筑、医疗材料,都有钛的身影。
钛为人类所用的历史不算长,其冶炼、加工技术的发展颇为不易。轧钛的工艺尤难,越薄越宽越难轧。极限厚度下,一不小心,薄薄的钛带就会“断带”。张普全就是湖南湘投金天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轧钛工,在轧钛车间三班倒,一干就是12年。在车间,他身着工装,神情严肃,做事风风火火,每每言未出,手势先到。
这是一双掌握“绝技”的手:张普全及其团队,用厚度极限值0.4毫米的设备,冷轧出厚度0.1毫米、宽度1200毫米的钛带卷,实现技术突破。
一
轧钛带卷的核心技术,长期被外国垄断。钛带卷进口价格昂贵不说,购买还得看人脸色。“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一定要攻克!2010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张普全被引进到公司,参与轧钛技术研发。
张普全到岗不久,便被派往国外接收20辊钛冷轧机。这台20辊钛冷轧机,是公司花巨资引进的。张普全打听了价格,高得令他咋舌。既然花了大价钱,就必须学懂吃透。张普全听介绍、识设备、学装配,全程如海绵吸水般,不放过一丁点技术信息。
赶回长沙,张普全一头扎进工作中。安装调试20辊钛冷轧机,对张普全来说可是头一回,光100多个外文按钮就让人眼花缭乱,更何况他此前从未轧过钛。但不畏难、不认输是张普全的“标签”。之前在广东轧钢,他也是无师自通,而且成长为一流好手。
其时,冷轧钛车间还正在土建。张普全白天早早到现场,在建设现场的一片叮叮当当声中,凝神静气搞调试。晚上十一二点回宿舍,还要啃书本至凌晨两三点。
张普全家在广东韶关。自离开广东到湖南工作,他就少有机会回家。妻子辛辛苦苦,照顾一家老小。儿子快4岁了,跟张普全还很陌生拘谨。也难怪,他几个月才回家一次,一次才几天,妻子前脚上班,张普全后脚就把儿子送进幼儿园,自己捧起技术书苦读。至于带儿子买玩具、做游戏之类,张普全更是顾不上。
这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张普全手里的工作。他正在车间忙碌,哪有空通话?但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同事们都替他着急:“接吧,张师傅!”
儿子病危!噩耗传来,张普全如五雷轰顶。他记起几天前,妻子说起儿子头痛发热,他相信她能应付,没放心上,谁知竟是急性脑膜炎。搭上深夜火车回韶关,张普全一路以泪洗面。
回天乏力。办完儿子的丧事,张普全立马回车间。安装调试正值关键时刻,纵然万箭穿心,张普全也只是默默承受。他带领大伙反复优选方案,进行多次试验,终于攻克轧制难题。
2011年6月28日,张普全主操的20辊钛冷轧机成功轧出冷轧钛带卷,比计划提前半年。钛带卷批量生产,打破对进口的依赖。滴酒不沾的张普全,破天荒提着酒,对着电话向妻子热泪盈眶地唱起《爱拼才会赢》……
二
张普全的同事蒋小东是重庆人,与张普全当初在广东同一民企、同一班组轧钢。二人一同来到长沙,仍是在同一车间轧钛,一同安装调试20辊钛冷轧机。说起张普全这位“老搭档”,蒋小东笑称:“我俩都是一心一意、好钻牛角尖且不肯服输的犟人。”
张普全的儿子病重时,蒋小东的父亲瘫痪在床,他正为不能在重庆老家照料老人发愁。两人惺惺相惜,相互扶持,攻克难关。冷轧钛批量生产后,两人琢磨着,怎么加快冷轧速度。经过不断攻关,速度从每分钟40米、50米,到70米、80米,再到120米……越来越快。张普全更是一枝独秀,冲到每分钟300米。
市场推着产品走。张普全、蒋小东分析市场局势,认为0.1毫米厚的钛带卷市场潜力巨大。而这台20辊钛冷轧机,最多只能轧出0.4毫米厚度。能否让它破茧成蝶,轧出0.1毫米呢?
两人讨论了几个月,终于在2021年3月,向公司申报0.1毫米研发项目,随即获批。钛材轧制易起皱、断裂,越薄“脾气”越大,研发比预想更难。必须选择全优原料,必须创新工艺技术,必须挖掘设备潜能,必须妥处突发情况……这一切,都离不开张普全、蒋小东的实操把控。
平时轧机穿带,只需几分钟。而研发中,因为钛带卷太薄,穿带难度陡增,在这个步骤一卡就是几小时。研发团队中开始有人小声议论,想打退堂鼓。
“砰!”张普全一拳头重重砸在桌上。车间里顿时安静下来。只见张普全甩开设备,手工进行操作。个中松紧快慢,张普全整整摸索了一个昼夜。
又一次连轴转了48小时,凌晨5点,张普全、蒋小东终于高质量冷轧出厚度0.1毫米、宽度1200毫米的钛带卷,远远突破了机器设定的极限值0.4毫米。在场的研发人员个个振奋不已。
三个月,几十轮屡败屡战,他们又一次成功证明,靠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可以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短短十几年,张普全和同事们把一个个技术垄断打破,把一车车钛材,运往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生产现场,一步步推动钛板材和钛带卷的国产化步伐。
三
轧钛好比驾车,必须眼观六路、心手合一,同时操控好“油门”“刹车”“方向盘”,务求安全平稳。偌大的冷轧钛车间,冷轧机组是车间的焦点,冷轧机组的主操手则是焦点中的焦点。操作台上按钮、键盘多多,速度怎么控制,质量如何保证……主操手都要心中一盘棋,迅速果断地统筹信息,做出判断调整。
想要培养一个轧钛主操手,离不开实操演练,“熟能生巧”。但钛材价格昂贵,练习中消耗的钛材是一笔相当高昂的成本。而且一年刚入门,三五年才能独立操作。像张普全这样的一流主操手,真是“千金难换”。
且看张普全,视线在操作台和台下轧机之间扫来扫去,神情极其专注。双手时而在按钮间连连跃动,时而又屏气凝神、伺机而发。轧钛12年,张普全从未因操作失误“断带”过,次次质量全优。领导和同事们交口称赞:“别人做的是产品,张普全做的是工艺品!”
张普全带徒弟的本事,也是出了名的。他的几位高徒,都只用半年即顺利出师,培训过程消耗的钛材极少。原因无他,张普全倾囊相授,从不藏着掖着。他认为,冷轧钛技术关乎国家产业发展,绝对不能断层,自己年已不惑,必须尽快培养新人。
怎么调整板形,怎么处理机械故障,怎么解决工艺问题……张普全言传加身教。重中之重,是防止“断带”。张普全既放手让年轻人试手,又最大程度地避免“断带”。他说:“断一次,材料就浪费一次,我的心也被猛刺一次。材料都贵得很啊!”
冷轧钛工作强度高。排到夜班,人容易打盹,一打盹便容易出问题,若辊子被卷住,损失更大。张普全坚持巡夜班,及时提醒同事。他还经常组织大家爬山、打球、健身,以增强体能,更好面对高强度作业。
平日里,车间里的一点点异样,都逃不过张普全的眼睛。怎么整改完善,怎么提质降耗,怎么厉行节约,张普全都会心直口快地提建议,人称“点子王”。设备高速运转,甩出一些油,白白浪费,且加大废污处理难度。张普全建议车间设置集油盘回收利用,得到采纳。钛卷在机组间流转,需要使用打包钢带,张普全建议上一机组的打包钢带可以在本机组重复使用……诸如此类,一年降本增效几百万元。轮班休息日,他也喜欢来车间看看,赶上什么活就干什么。车间里冬冷夏热,张普全整日在此,忙碌不停。
“绝技在身,而且不惧急难险重。”同事们如此评价张普全。而张普全的徒弟,已能轧出0.25毫米的高水准产品,作风也越来越像师傅。
四
当先进、当尖子多年,张普全一直是一线工人,每月有限的工资,要养一家子人,并不宽裕。平素他几乎全穿工装,难得上街,也是挤公交。
他被湖南省评为“国企工匠”。不少民企许高薪挖张普全。张普全却横下一条心,坚守金天钛金属公司。
张普全和他的团队,正在研究轧钛技术如何再升级,如何研发出突破性工艺技术,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为此,他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岳父母打趣说,好长时间见不到女婿,快不认识啦。妻子张洁却说:“女儿代女婿看望父母,不是一样的嘛!”对张洁来说,丈夫的事业就是自己的事业,她早把自己当作张普全团队的一员了。
张洁和张普全是在广州打工时相识的。婚后,张洁来到丈夫的老家粤北农村,照料婆家兼打零工。夫妻俩现在育有一儿一女。张普全一心轧钛,一年难回几次家。张洁说,他晚上讲梦话也是钛。
由于工作太累,张普全一度耳朵失聪。领导给他“下命令”,他才去住了一周院。还有一次,他肾结石发作,痛得实在不行,才悄悄住院几天,未痊愈即赶回车间。即使带病工作,他轧出的钛仍是精品。这些事,妻子当时都不知道。张洁感叹:“他一个人在外,更不容易啊!”
有人不理解张普全,又不是他自家的事,他整天如此拼命,是为什么呢?张普全回答:“只要多攻克一些‘卡脖子’技术,我就心满意足了。”
临别,张普全翻起胸前工牌,提醒笔者,他的工牌是镶金边的——这是进入国企核心人才库的标志。他说这是公司董事长颁发,并亲手给他戴上的。说着,张普全的脸上露出自豪满满的笑容。
量轻质厚,耐热耐腐,默默奉献,堪为大用。张普全及其团队成员,不正如他们轧出的“中国钛”一样吗?
版式设计:沈亦伶
以上就是关于【今日最新消息:精益求精,为了轧钛技术升级(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匠心故事⑦)】的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转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