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新闻1+1丨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什么变了?】
11月13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这样调整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新增加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吃药吗?医疗机构又将从诊断、评估、治疗等方面做出怎样的调整?《新闻1+1》邀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蔡军,共同关注: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什么变了?
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是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指南,除了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给出推荐,还进一步将高血压分级简化为两级。这份专业的指南,究竟会对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带来什么改变?对于提升全民健康,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诊断为高血压后,需要吃药吗?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 蔡军:收缩压在130至139mmHg,舒张压在80至89mmHg的人群,按血压水平分级属于一级,其中大约有20%的高危人群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大约4000万人左右。对于其他的绝大部分人群,首先鼓励的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减压、综合的生活方式干预,这样干预有助于血压的降低,甚至有一部分患者的血压能够完全恢复正常。如果经过三个月到半年的生活方式管理,严格的执行后,血压还是没有降到130/80mmHg以下,就可以考虑为患者提供降压药物的干预和治疗。
得了高血压却不愿吃药,这事儿怎么看?账该怎么算?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 蔡军:这笔账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从价格成本来看,通过医保,目前降压药品一年的治疗费用大概只需要几十元到几百元,而且患者服用的是通过了“4+7”一致性评价的优质国产药。如果高血压没有严格控制好,出现了脑出血、脑梗,或者心肌梗死的情况,治疗花费可能会是吃药价格的几百倍。从成本效益学上看,吃药一定是获益的。从生活质量上看,现在的药品质量都非常好,副作用非常轻微,通过吃药与远期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心血管事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副作用相比,获益是非常大的。
不同人群检测血压,该是怎样的频次?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 蔡军:如果是<120/80mmHg的理想血压,两年左右测量一次就可以。如果已经成为高血压患者,血压≥130/80mmHg,就应该按照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要求去监测血压。如果患者刚开始吃药或者刚刚换药,需要每天测量血压,早上测量两次,晚上睡觉之前再测两次。如果血压很平稳,吃药之后也一直很稳定,那么一周至少要测量两天到三天。
以上就是关于【今日最新消息:新闻1+1丨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什么变了?】的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