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快速发展,为维护中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过程中,司法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司法部律师局局长田欣在回答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司法部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大力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发展。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 推动世界一流律师事务所培育。 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政策保障,支持中国律师“走出去”。 与2018年相比,我国律师事务所海外分支机构数量增长47.5%。 律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通过加强投资、能源与基础设施、知识产权、税务等领域的法律服务,为中外经济贸易服务和保障。 交流与发展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支持国内9家仲裁机构加入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化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 支持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北美、欧洲等地设立分支机构。
二是加快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 涉外律师人才培养政策措施不断出台,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高素质涉外律师人才培养。 已举办3期涉外律师人才高级培训班和10期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班。 与2018年相比,全国涉外律师人数增加4800余人,增长67.8%。
三是深化法律服务国际交流。 第十次上海合作组织司法部长会议期间,举办了以“深化法律服务合作,支持区域经贸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法律服务论坛,推动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取得务实成果。 连续三年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法律服务专题展,组织139家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参展,提升涉外法律服务国际影响力服务机构。
四是稳步推进法律服务业对外开放。 支持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代表机构,开展境内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法律顾问、中外律师事务所互派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等试点。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20个国家的158家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了208个代表处。 允许境外仲裁机构在特定领域开展涉外仲裁业务。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商务机构。
数据显示,我国律师事务所目前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80家分所,拥有涉外律师12000余人。 今年以来,全国共办理涉外公证超过250万件,公证文书已寄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办理涉外仲裁3000余件,涉及金融、工程建设、合同销售、知识产权、数字经济等领域。 总金额超千亿元,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