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和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 它是支原体的一种。 后者是已知最小的病原微生物,能独立生活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它没有细胞壁结构,因此针对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对其没有杀伤作用。 肺炎支原体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使其能够粘附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引起肺部感染,因此被称为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阳性实际上是指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当支原体感染人体时,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会特异性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能特异性结合相应的抗原,即抗体。主要包括IgM抗体和IgG抗体)。 没有感染时,体内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即阴性。 反之,当检测到相应抗体时,即可判定为抗体阳性。
如果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呈阳性,是否意味着已经发生了支原体感染和肺炎?
答案是不一定。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呈阳性表明可能感染该病原体,但不能 100% 确定感染。 支原体检测方法包括核酸PCR检测和抗体ELISA检测。 肺炎支原体阳性一般指抗体阳性。 支原体抗体包括IgM抗体和IgG抗体。 如果IgM抗体呈阳性,则表明有急性感染; 如果只有IgG抗体呈阳性,则表明既往感染过肺炎支原体。 此外,任何临床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 因此,抗体检测呈阳性并不意味着感染了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虽然名字里有“肺炎”,但并不代表感染后一定会出现肺炎。 作为一种常见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可能引起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有些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以及感染是否进展为肺炎,需要根据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体检、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
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尤其夏末、秋冬季发病率较高。 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空气飞沫传播。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以及 5 岁以上青少年是高风险人群。
感染后潜伏期为2-3周,以乏力、咽痛、头痛、咳嗽、发烧、食欲不振、腹泻、肌痛、耳痛为主要症状。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窒息性咳嗽,伴有少量粘液痰。 发烧可持续2-3周,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能仍会咳嗽。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远离传染源,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前往人员密集、密闭场所时佩戴口罩。
2.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或使用酒精类洗手液擦拭双手。
3、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
总之,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如果出现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不要自行用药,否则会耽误病程,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