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深汕特别合作区--楼盘价格信息,楼盘详情

导读 原创 西窗 搜狐城市 如果区域合作有段位,那深汕合作区就是王者——前三季度生产总值74 24亿元,同比增长30%,该增速在广东所有已公布数据的区县中拔得头筹。

如果说区域合作有层次,那么深汕合作区就是王者——前三季度GDP 74.24亿元,同比增长30%。 这一增速在广东所有已公布数据的区县中排名第一。

增长率高且持久。 深汕合作区的优异表现,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近日发布,深圳、汕尾、广东的共赢之路将继续。

10月cpi出炉:20省份物价下降

经济:GDP五年翻倍

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 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深汕合作区经济总量同比增长在30%左右。 按前三季度增速计算,2023年深汕经济总量将突破100亿元。

经济繁荣来自强劲的工业发展和高投资。 前三季度,深汕第二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60.1%。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其中制造业增长180.8%。 主要工业门类中,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2.8%和79.3%。 此外,水的生产和供应量增长了76%,反映出工业的蓬勃发展。

前三季度,全区固定投资221.04亿元,增长54.1%。 工业投资增长71.8%,其中制造业增长46.5%; 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55.8%和38%。 值得一提的是,深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5.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86.6%和21.8%。

10月cpi出炉:20省份物价下降

深汕合作区的高增速并非今年才启动。 从2018年的38.9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84.25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5%; 从2018年的66.7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29.12亿元,固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30%。 不出意外,今年深汕地区GDP和固定投资将分别突破100亿元和300亿元。

10月cpi出炉:20省份物价下降

机制:深圳牵头、汕尾配合

作为粤南飞地的经济龙头,深汕合作区拳首先应归功于“人性”。 通过限期管理权限的转移,将多级结构转变为单级结构,提高协调能力。 这是深汕合作区的成功经验。

事实上,2008年,深圳汕尾结识了产业转移产业园,2011年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启动“飞地经济”改革试验。 此后多年来,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势力争夺两地合作区的控制权。 管理机构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确,部门间摩擦不断,效率低下。 大多数飞地也是如此。 经济“通病”。

直到2017年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运行,才形成深圳牵头、汕尾配合的格局。 随着汕尾全部经营权的转让以及合作区内新电力系统的重建,合作区已成为深圳名副其实的“飞地”——让“深圳在深圳”成为共识。 这不是一个轻松的旅程。

一旦模式发挥作用,你就可以走得更快。 11月,全国首个“飞出”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实施。 此举一方面巩固了“深圳率先、汕尾配合”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用立法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管理模式——引导行业、让投资者放心。 这种“和谐”的局面是深圳汕头继续崛起的前提。

超越“人与人”的是地缘优势。 国际上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一般为30%,但深圳已经达到警戒线,开发强度约为50%。 深汕合作区缓解了深圳土地短缺的问题。 合作区距深圳东部约60公里,距市中心约120公里。 西北与惠州惠东县接壤,东部与汕尾海丰县接壤,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相当于深圳的四分之一。

汕尾南临大海,北依山河,交通拥堵,发展缓慢。 现在广汕高铁已建成通车,深汕高铁已全面开工建设,深汕枢纽力争年底开工建设。 此外,小磨国际物流港开通了汽车滚装船班轮航线,单月汽车出口量突破万辆。 不要低估它。 对于立志成为“世界级汽车城”的深圳来说,小磨港填补了深圳港的空白。 ,是“全球汽车生产、运输、销售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0月cpi出炉:20省份物价下降

10月cpi出炉:20省份物价下降

风口:深汕打造汽车城

待风来,迎风而起。 年初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世界级汽车城,并提到深汕比亚迪汽车产业园二期——新老区竣工投产汽车产业格局被颠覆。 当前正是深汕合作区产业经济崛起的“恰逢其时”。 。

数据显示,深圳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率为125.8%。 以此估算,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与上海仍有差距,但大概率会超越西安。 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深圳将占据新能源汽车城市第二的位置——而深汕合作区将成为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基地。

深汕合作区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新能源存储、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为补充的产业结构。 深圳提出将整个深汕合作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包括建设绿色电力、高端电子化学品、光存储充电三大专业产业园以及四大产业园。主题涵盖动力电池、汽车电子、车联网、未来汽车等。 工业园。

神山的计划并不夸张。 不到一年时间,比亚迪先后拿下深圳、汕头三块新能源产业用地,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比亚迪汽车产业园项目一期、二期总投资25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100亿元。 除了龙头比亚迪外,还有力金科技、京西重工、东风李尔等上下游企业。

10月cpi出炉:20省份物价下降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足够长、足够大,也需要足够的产业空间。 深汕可满足汽车制造及汽车检测、展示、贸易、出口运输等配套设施所需的产业空间,顺应潮流。 深汕合作区也恰好具备诸多软硬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拼图”。

10月cpi出炉:20省份物价下降

探索:神山如何分享利益

十五年来,深汕合作区经历了“被动产业接纳——主动产业选择——战略性产业培育”的转变。 工业经济步入正轨,体制机制逐步理顺,但利益分配机制尚未确定。

2017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发布前,合作区GDP的70%流向深圳,30%流向汕尾; 深圳、汕头的利润分成为25%,合作区的利润分成为50%。 调整后(2017年),GDP全部纳入深圳,但深圳汕尾不参与税收共享,直接留给合作区。 上述方案指出,“将重新研究2021年以后的共享方案”。

近两年,深汕财务、税收共享情况并未披露。 刚刚实施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依然没有给出答案。 条例要求,“深汕双方协商建立合作区收益分享机制,具体细则由省政府在深汕、汕尾指导下共同协商确定”。 这意味着利益分配细节尚未公布。 。 但从合作区财税情况来看,做大蛋糕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分蛋糕的方案还可以再商谈——因为蛋糕太小了。

合作区的主要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市级扶持资金、主要来自深圳市国有企业的投资、转移支付和政策补贴。 2017年以来,深圳市对合作区财政转移支付约374亿元,市政府累计对深汕项目投资约1397亿元。 去年,合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亿元,约占总收入97.7亿元的3%。 这意味着合作区的财政主要依靠“输血”。 在此背景下,利益分配方案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现在是蛋糕制作阶段。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预测,“未来大部分税收可能会流向深圳,但具体比例很难说。” 抛开利益分配细节不谈,合作区最终对深圳、汕尾、广东来说是双赢:深圳土地资源紧张,急需扩张空间; 汕尾的产业有待发展,向深圳靠拢是一个合理的方向; 广东可以通过合作区发展带动粤东。 为什么不?

参考:

“飞地公园”领域的重建。 中国著名城市

法治护航,探索城乡协调发展示范。 深圳经济特区新闻

打造升级版飞地神山合作区仍需克服重重关卡。 第一财经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