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记者提问:
污染防治是我省三大攻坚战之一,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 2018年,肉眼可见的我省“好日子”不少,赏蓝天已成为朋友们的“家常便饭”。 请介绍一下,2018年我省污染防治取得了哪些成绩,2019年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忠田:谢谢记者的提问。 首先,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正如刚才一位记者朋友提到的,朋友圈里“赞叹天空好美”、“晒蓝天”的网友增多了。 这说明蓝天白云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是生态环保队伍的期盼,更是我们工作的重要。 鼓励和鼓励。 朋友圈里的蓝天可以通过监测数据来印证。 2018年春、夏、秋季,“蓝天”数量明显增多,特别是7、8、9月,连续三个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这是我省首次蓝天达到全省二级。 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出现!
2018年是环保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启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新篇章。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全国人民为中心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情况和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为契机,我们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会议,全面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时期,坚持系统谋划、标本兼治、重点突破,推动整体进步,不断强化“六控”措施。
扬尘治理方面,全面落实“百分之六”扬尘污染治理措施,实行“三人”管理制度。 全省98%的建筑工地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设备,3754条城市主要道路和高架道路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扫。
在煤炭控制方面,建设了以集中供热为主、散煤清洁替代、清洁型煤为辅的清洁供暖体系。 新增供暖面积3962.8万平方米,完成112.4万户“双置换”。 清洁型煤替代417.8万吨,减少煤炭消耗950万吨,比2017年下降3%。
排放控制方面,在全省248台燃煤发电机组和65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2018年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延伸至钢铁、水泥、碳素、平板玻璃等行业。 同时,对化工、有色、焦化等重点企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修改,推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
车辆治理方面,除累计淘汰黄标车124万余辆外,淘汰老旧车辆35.1万辆,随机检查处理尾气排放不合格柴油货车1.05万辆。
控油方面,2018年7月1日起全省实施国六油品,比国家要求提前半年; 严厉打击“黑色加油站”,查处2412家“黑色加油站”和1346辆流动售油车,净化成品油市场秩序。
在焚烧控制方面,农业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坚持清堵结合,落实巡查制度,提升监管能力,不断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力度,蓝天守护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
通过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二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在河南逐步落地生根; 三是统筹协调、地方负责、行业管理的工作机制逐年完善。 四是自上而下联动,共同努力、共同管理、公众参与、共同努力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五是污染防治成效逐步显现。
2018年,全省PM2.5累计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国家65微克/立方米目标; 全省PM10年均浓度为103微克/立方米,实现全省目标。 任务; 全省优质天数比例为56.6%,距离国家56.9%目标0.3个百分点,优质天数目标比例已基本完成。 这是各级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谨代表省污染防治办公室、省生态环境厅,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9年,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守阵地,巩固成果,坚决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蓝天保卫战”。
一是全面实施“四大行动”(改善经济结构、改善生态功能、加快国土绿化、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二是继续调整“四大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
三是打赢十大标志性战役(煤炭消耗降低、产业布局优化、运输结构调整、柴油货车治理、城乡扬尘治理、工业绿色升级、清洁供暖建设、生态扩张加速、监管能力提升、重磅污染天气控制);
四是确保目标实现(2019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年均深度达到98微克/立方米以下,PM2.5年均浓度达到98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优良天数达到59.5%以上)力争超额完成目标。 目标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优美生态环境中的幸福感、获得感。
河南日报记者提问:
据大气专家介绍,入冬以来,恶劣天气气候条件导致重污染天气频发,河南环境空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请介绍一下,我省积极应对和治理重污染天气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忠田:秋冬入冬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全省普遍出现风少雨雪少、天气较为平静、增幅较大的情况。相对湿度、气象扩散条件较往年明显恶化。 因此,我省重污染过程频繁发生。 10月至12月,我省共经历6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平均污染过程持续7-12天。 污染范围、污染持续时间、污染严重程度均远高于京津冀及周边省份。 这是我省近年来遇到的最不利的气象气候条件。
为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重污染天气危害和影响,我省依法实施重污染天气治理,按照国家和省委要求,实行差异化管控政策措施。省级政府,有效防止“单一化”和“一刀切”。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开展预警咨询。 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气象局每周分析判定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下达应急管控指令,督促指导各地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减排措施,降低污染峰值,缩短污染持续时间。
二是强化应急管控。 落实“一厂一策、一企一策”,将应急减排措施具体落实到各企业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施工现场。 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电力监控平台进行实时监控,采取飞行检查和现场监管的方式。 通过其他措施,对纳入应急管控名单的22817家燃气相关企业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管。
三是实施绿色调度。 我们在全国率先实行绿色环保单位优先生产、高污染单位限制生产的绿色环保调度制度,并设立污染天气治理免责、绿色信贷、审批支持、财政支持、优先实施电力调度,体现了“谁转型谁受益,早转型早受益”,是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明确方向。
四是科学错峰生产。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要求,省污染防治办制定了全省重点行业差异化错峰生产指导意见,对六大行业提出了指导意见包括钢铁、焦化、铸造、有色金属、医药等。 科学引导、精准落实免、限、限制类别差异化错峰生产措施。 对工艺技术先进、超低排放的企业,免除错峰生产政策,避免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停产方式。
通过积极调控和有效应对,秋冬以来,全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由采暖季前的425吨左右下降到280吨左右,减少35%,PM2.5浓度降低7.7%与往年相比,为-18%。 同等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水平明显降低,日均空气质量未出现爆炸性增长。 一些城市甚至将污染程度降低了一级,争取更多好日子。 特别是12月份,尽管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但通过差异化管控,优良天数达到14天,管控效果十分明显。
上述治理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各级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企事业单位的大力配合、新闻媒体的监督鼓励。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治理措施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努力,重污染天气雾霾的恶化将是难以想象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的事业。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 没有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或批评者,也没有人可以只说话、不行动、置身事外。 我省环境保护正处于攻坚克难、重担重担的重要历史时期。 每个公民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共同治理,才能共享利益。 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