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
有些孩子是“混合感染”,在潜伏期也具有传染性。
“我的孩子一个月来反复住院了!” 家住经开区师尊路的李女士,最近因为照顾生病的孩子,感觉有些疲惫。 “我以为孩子感冒了,出现了发烧、咳嗽的症状,但去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是支原体感染。” 上午9点,安徽商报媒体记者来到位于翡翠路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门诊。 一走进门诊大厅,就看到很多家长在排队等候就诊。 在大厅里,记者看到一个个咳嗽、打喷嚏的患者,或坐着或站着,等待医生的诊治。
“支原体感染后需要康复,否则很容易复发,传染性更强。” 李女士无奈的说道。 随后,记者来到桐城路安徽省儿童医院发现,不少市民已经自觉佩戴口罩。 两个孩子的母亲葛女士带着咳嗽20天的孩子正在排队就诊。 她对到医院就诊的人数增加并不感到惊讶。 “我一早就来了,排队,现在前面还有20个人。” 葛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从今年9月份开始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一直间歇性持续到现在。 之前吃了两个疗程的阿奇霉素,去药店买了阿奇霉素。 我的病情最近有所好转。
走进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科综合门诊,主任医师方世锦正在为患者咨询。 从早上7点50分到下午1点30分,方医生继续救治患者。 “与往年相比,今年同期就诊的患者数量多了很多,而且大部分症状都是发烧、咳嗽等。” 方世锦表示,引起发热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支原体感染只是其中之一,还有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腺病毒等。“有些患者既患有支原体感染,又患有甲型流感等病毒感染,这就是混合感染。” 由于病毒一般都有潜伏期,因此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传染性。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会感染支原体,一旦出现发烧、咳嗽就会去医院,严重的就更担心了。” 方时锦解释说,只要接受规范治疗,很多患者都会康复出院,家长不用太担心。
现状
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风险越大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我国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年)》,今年冬季我国可能面临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明年春天。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合肥市多家医院门诊、急诊就诊人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爆满”患者。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木通路的合肥市长清街道金寨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一进大厅,就看到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 医生们正在仔细地检查和诊断每个病人。 并开处方。
金寨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苏洪波告诉记者,目前卫生服务站挂号的病人数量比平时增加了3倍,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苏洪波医生介绍,近期感冒患者中的儿童、老人由于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病毒。 另外,一些患者在医院输液需要排长队,干脆选择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还有一些是因为长期熬夜、劳累等原因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感冒。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瑶海区广德路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墙上的大屏幕正在喊出下一位要就诊的病人的名字,而其他病人则坐在椅子上静静地排队。 为了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市民朱先生在额头上贴了退烧贴。 “这个退烧贴本来是给小孩子用的,我先用一下。” 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应对感冒,在患者就诊高峰期,医院的宣传栏上还播放了勤洗手、多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预防感冒的温馨提示。
提醒
呼吸道感染“来势汹汹”,专家建议全面防护
尽管各大医院通过微信、大屏等宣传防护措施,但不少患者仍表达担忧。 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除了支原体肺炎感染、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还包括细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每次来医院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我真的很担心自己会被感染。 感染其他疾病。” 据悉,入秋以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尤其是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不在少数。
对此,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徐文福表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改变,常伴有咽炎、支气管炎。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烧和咳嗽,可能伴有头痛、流鼻涕、喉咙痛、耳痛等。
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呼吸道传染病,市民该如何应对呢? 徐文富表示,在防护方面,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的疫苗。 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流行季节,注意室内经常通风,避免前往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等公共场所。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脸,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如果孩子生病了,应尽可能在家休息。 不建议生病时去学校。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增强体质。
(安徽商报记者 周梅 杨雪娇/通讯员 蒋薇薇 朱培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