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花式”银行贷款扎堆登场专家:不得过度包装

导读 中国经济网,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花哨”贷款齐聚一堂

“不用担心彩礼的费用,通过‘贷款’可以获得稳定的幸福。” 近日,九江银行推出的“彩礼贷”引起广泛关注。 宣传海报显示,该贷款最高可借30万元,期限最长一年,年利率4.9%。 贷款用途一栏注明用于婚庆旅游、购车、购买珠宝、购买家电。 申请人须年满22周岁,连续工作不少于12个月,夫妻一方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职工。

随着事件不断展开,3月18日,九江银行发布致歉声明,表示该行对直接责任人员已停职,对部门负责人给予记过处分,并对相关转发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银行上演花式“抢”贷

“比亚利斯贷”引发热议,“墓地贷”再次登上热搜。 据媒体报道,昆明金龙如意花园相关负责人近日宣布,该花园与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联合推出“墓地抵押贷”金融服务项目,最高可提供20万元贷款。 消息发酵后,昆明金龙如意花园相关人士向媒体回应称,实际上并没有与银行正式合作,这项业务也没有正式落地。

事实上,近年来,银行推出“订婚贷”、“墓地贷”等“花式”贷款产品,并不新鲜。 例如,2016年,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消费金融公司推出了“二胎贷款”。 申请人需满足在家生育子女的必要条件。 只要“亲子照片+出生证明”,最高贷款额可达20万元。 江苏银行无锡分行与婚庆公司联合推出“婚庆贷”。 向婚庆公司预订婚礼2万元以上的新人,可享受零首付、婚贷零利率。

此外,近年来,针对某些特定群体的各类贷款产品也相继出现。 一些银行推出了“精英贷”和“医疗贷”。

银行上演花式“抢”贷

银行面临发展消费贷款压力寻求突破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推出的各种“花式”贷款本质上都是消费贷款。 随着竞争压力加大、监管趋严,个人消费贷款成为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突破口。

“‘订婚贷’、‘订婚贷’等产品只是一种营销噱头。 它们本质上是普通消费贷款,同药同治。 借出的资金需要用于消费。 申请人还有年龄、工作等相关限制。 过去消费贷款产品没有太大区别。”消费金融专家苏晓锐表示。

九江银行客服也表示,“优贷”实际上是该行现有消费贷款产品的“零花钱”项目。 记者此前扫描了网上流传的“比亚力贷”宣传海报上的二维码,链接跳转到该行“移动快乐贷-零花钱”产品页面。

业内专家指出,银行发力个人消费贷款的背后是业务增长空间的逐步压缩。 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给银行贷款业务下了“紧缩魔咒”。 通知明确,“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应当服务本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杨表示,该通知将把地方法人银行的贷款业务带回本地。 在当地客户数量、存款、融资需求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中小银行未来仍将继续拓展利差业务。 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银行上演花式“抢”贷

苏晓锐指出,银行为了拓展业务场景,推出了各类消费贷款产品。 目前银行消费贷款竞争激烈,且大多同质化。 要拓展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路线,在营销宣传上力求“有创意”。

专家建议严格控制产品使用流程

专家表示,专业消费信贷产品的主要问题在于营销方式,应注意不要过度包装。 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和流向的监控,确保贷款不被挪用。

银行上演花式“抢”贷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针对信用良好、特定场景的特定人群的特殊消费信贷产品,信用额度一般在30万元以下,信用风险相对较低。 。 它们基本上是信用贷款。 在定价方面,有一定的利率优惠和审批绿色通道。 总体而言,更好地满足了特定用户的需求,拓宽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边界。 “但也应该看到,特定人群应该是有合法职业、信用良好的人群,特定场景应该是真实的、良性的场景。同时,金融机构要注意合规、适度、合理。” “营销宣传中利率等关键信息的披露必须全面准确,不得夸大、过度包装”。

苏晓锐还表示,由于该类产品本质上是消费贷款,因此其申请资格和风控流程与老产品没有本质区别。 业务和场景本身没有太大问题。 这次的争议主要是营销方式上的争议。 请注意,产品不应在宣传中大肆宣传。

事实上,2021年央行工作会议在“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指出,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发过度负债、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严厉禁止。 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稳步提升。

“此外,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如何监控相关产品的使用和流向。大多数特色消费信贷产品的授信额度不超过30万元。30万元以下的贷款可以无需委托支付,这使得贷款更容易发放。”违规资金流向楼市、股市。为此,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和流向的监控,确保贷款不被挪用。 董希淼说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