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斜杠”农民成东北农村代名词

导读 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镇的扶贫工厂,村民上岗成为产业工人。(采访对象供图)新华社长春12月20日电(记者孟含琪)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被称为“斜杠”青年。

在长春市九台区博泥河镇的一家扶贫工厂里,村民被聘为产业工人。 (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长春12月20日电(记者孟汉奇)选择多种职业、多重身份的多元化生活的人,被称为“斜杠”青年。 在东北一些农村地区,不少农民利用闲暇之余变身产业工人、演员、画家等,“斜杠”农民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成为“斜插”农民后,有的人收入增加、富裕起来,有的人精神世界丰富了,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博泥河镇的一栋厂房里,缝纫机嗡嗡作响。 40多人聚集在生产台周围,低着头缝制衣服。 东北的冬天很冷,工厂里却很温暖。

一直当农民的刘玉芬,上班时总是忘记“打卡”。 渐渐地,她习惯了穿工作服,明白了“考核”、“计件工资”、“标准化”的含义,开始按月领取工资。

东北是捅了雪窝了

“秋收后参加培训,11月份正式上班,月工资3000多元。” 刘玉芬对于成为一名产业工人感到非常满意。

为帮助农民脱贫,东北农村地区积极开展不少产业项目。 以辽源市为例,当地依托东北袜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将产业链向周边地区拓展。 目前,已在半径150公里的贫困农村地区开设了7个乡村工厂,鼓励贫困户农闲时接受培训和就业。

东北是捅了雪窝了

孟庆国(右一)与景区内其他演员一起排练演出。 (受访者供图)

除了产业扶贫,吉林还利用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打造“以雪换银”的冰雪经济。 一些“雪巢”已成为旅游景点。 面对涌入的游客,一些农民跨界成为了演员。

“天王压地上猛虎!” 孟庆国站在木头做的“山门”前,穿着羊皮袄,戴着大棉帽,身上斜挎着一把“猎枪”。

东北是捅了雪窝了

“塔镇河怪!” 一名游客大声回应。 这是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对白。 游客听懂台词后,孟庆国打开“山门”迎接。

在吉林省舒兰二和雪乡的“微湖山村”,孟庆国作为景区演员,每天扮演各种角色与游客互动。 他说东北话,穿着羊皮夹克和其他道具。 他经常让游客发笑。

“过去冬天,农休后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打扑克、打麻将,现在来旅游的人多了,我们有的开农家乐,有的在景区打工,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孟庆国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 ,不仅可以拿到月薪,还可以圆自己成为演员的梦想。

东北是捅了雪窝了

还有一群农民,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用图片展示乡村风光和有趣的农耕事件。

在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红狼头村村民王素杰家里,有人看到她拿着画笔,在纸上静静地写生。 不一会儿,秋收的景象就形成了。

东北是捅了雪窝了

东风农民画《幸福晚年》。 (受访者供图)

王素杰画东风农民画。 东风农民画是土生土长的乡村艺术,根源于古老的东北剪纸艺术和彩棚画艺术。 20世纪70年代,东丰县农民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绘画创作,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对于王素杰来说,画农民画既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赚钱的方式。 她告诉记者,一幅画一般能卖到几百元,好的作品甚至能卖到上千元。

目前,东风农民画作品有600余幅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120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880余幅作品被世界多个国家知名美术馆收藏。世界。

“谁说农民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的生活也有无限的选择和可能。” “斜杠”农民刘玉芬、孟庆国、王素杰等人是中国一批新农民的写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